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西藏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试验示范项目取得新成效

近日,自治区林草局传来好消息,投资6000余万元的西藏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试验示范项目进展顺利,成果斐然。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为期2年,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青海大学等单位,积极引进黑土滩治理技术,在拉萨、那曲、阿里等3地(市)6县(区)全面开展。2023年至2024年间,成功完成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试验示范面积31万亩,且植被覆盖度达到了60%。

该项目从2023年实施伊始,便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与成效。当年共完成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试验示范面积5万亩。补播草区出苗率高达80%,第二年越冬率76.53%,植被盖度67.30%,鲜草产量在每亩180.54kg至647.51kg之间。2024年,再接再厉完成退化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示范面积26万亩。当年免耕补播区出苗率75%,植被盖度60%。免耕施肥区植被盖度提高15%,草原毛虫灭杀率达80%。

2024年9月16日至17日,专家组进行现场测产,那曲市班戈县门当乡俄荣松多村(海拔4562米)鲜草产量达每亩227kg;那曲市色尼区那么切乡卡索村(海拔4550米)鲜草产量达每亩512kg。这些数据清晰地展示了项目的显著成效,也为未来的草原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项目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2023年实施初期,农牧民群众对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他们对新技术、新模式存在疑虑,担心效果不佳或者影响自身的生产生活。然而,随着项目的推进,实实在在的变化摆在眼前:草原的植被逐渐恢复,风沙减少,牛羊的饲料更加充足。这些肉眼可见的成果,让农牧民群众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到了2024年,他们积极主动要求继续实施此类项目,充分证明了项目的成功和深入人心。

那曲市色尼区那么切乡示范区岗拉村党支部书记洛扎感慨地说:“去年,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试验示范项目在我们村退化草原上免耕补播了1万亩草,这两年我们村的草长高了,冬天风沙小了,牛羊也不愁吃的了。希望以后能在我们村再多种些草。”洛扎书记的话语充满了对该项目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待。

西藏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试验示范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于草原生态的改善。它对于当地农牧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生态平衡的维护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增加饲草产量,不仅保障了牛羊的食物供应,也为农牧民的增收创造了条件。同时,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记者 王静)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