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1月17日,由南京农业大学主办,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江苏农业现代化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承办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农村改革专题研讨会”举行。

40余位来自省内外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就“如何推动城乡空间融合与治理变革”“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何健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和机制”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立足深化农村改革视角,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吴群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更加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南京农业大学作为我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先驱,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不断彰显投身“三农”事业的历史担当和时代风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城乡融合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农村改革的一个总要求。江苏省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委原常委、副省长徐鸣认为,城乡融合包括了经济、社会、制度、空间和生态等的多维度融合,关键在于“协调发展、双向流动”。其中,空间融合是纽带,需要合理布局城乡空间结构,精心谋划城乡产业与人口的规划布局,建立平等、开放的城乡社会制度,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城乡资源,以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让“新农人”逐渐成为新农村的新势力。
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详细解读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度体系等方面的部署要求。他表示,当前,农业农村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保证。其中,农业保险作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的重要组成,要不断提质、扩面、增品、提标,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保障需求。

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春生从“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进而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角度建议,一是以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推动、引导和促进人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向农业农村倾斜。二是要优化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形成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努力解决好农村富余人口问题。三是要努力发展好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夯实推动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组织载体。四是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机制以及政策体系,为推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二级巡视员张海阳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领域的改革措施、关注重点、面临的难题以及相关成果的取得。他提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不断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此过程中,既要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发展农业,也要注意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同时,不断探索农民财产权益转化为现实收益的有效通道。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朱晶对“新发展阶段的粮食安全”给了新的内涵定义——14亿人口吃饱吃好的粮食安全、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粮食安全、物质发展与倡导节约相统一的粮食安全、生态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合作共赢、贡献世界”的粮食安全,并提出了“以高水平粮食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建议。即,以“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粮食高产高效、绿色生态以及“市场化”收益水平的实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