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让“躺平者”难“躺赢”

近日,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出台《关于实行领导干部履职表现辨才治庸方案(试行)》,通过“辨才治庸”,突出以事察人、以事辨人,给实干者亮“绿灯”,给躺平者亮“黄灯”。此前,麻章区委已对8名“躺平式”干部进行调整,传达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清晰用人导向。

近年来,舆论不乏对“躺平式”干部口诛笔伐,但真正对这类干部“进行调整”的还是少数。一是由于“躺平式”干部识别鉴定难,其他干部容易被误伤、错伤;二是囿于法不责众观念,对这类干部缺乏硬性惩罚手段。麻章区对“躺平式”干部精准“画像”、责任到人,对躺平式干部动真碰硬,避免了“躺平式处理”,其做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基层工作具有相当特殊性,并不严格遵循“科层制”,有时很多工作需要全体干部通力合作,因而在对干部评价上呈现“多定性评价、少定量测算”现象,形成了相对平均的奖惩机制,这是基层“吃大锅饭”的现实土壤。“干多干少一个样”,自然就容易滋生“躺平式”干部。对此,麻章区探索出一套较为科学、精细的鉴别方法,既通过信访、监察、审计等渠道,广泛收集信息和线索,也通过基层调研走访、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方式,发现典型案例、进行精准画像,及时发现、甄别“躺平式”干部,对“躺平式”干部进行“调整”,有利于倒逼党员干部转作风、提能力。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更要看到的是,有些党员干部之所以选择“躺平”,也不全然是因为其惰性使然。比如,一些地方缺乏正向激励手段,即便政策允许的激励措施,现实中很难实现。学者杨华曾在其调研报告中写道,“有些事业编即便有下乡的积极性,也因为事业编没有车补而无法下乡”“乡镇中层的岗位又较少,无法安置从而激励更多中年事业编”。一言以蔽之,因为缺乏有效激励,一些基层干部将“躺平”当成“隐性福利”,这既是一种心理代偿,也是一种现实无奈。

莫把“躺平”当“隐性福利”,当然要靠有关部门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在惩懒治庸上持续加码,通过对“躺平式”干部亮“红牌”,唤起“落后干部”行动自觉。但与此同时,也要合理调整政治和经济激励,健全干部考核、激励机制,让好干部有盼头、有干劲、敢作为,真正调动起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让“躺平者”难“躺赢”。

(韩宗峰)

责编:孟亚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