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头条推荐 > 正文
国家旅游风景道,请带我走向“诗和远方”

“我有一个愿望,国家旅游风景道带我走向诗和远方。”在人民网《人民建议》发起的“国家旅游风景道怎么建?来聊聊”建言征集活动中,一位湖南网友留言。

旅游风景道将旅游和文化融为一体,具有交通运输、景观欣赏、审美培育、教育推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复合功能。2016年印发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打造25条国家生态风景道,国家层面首次提出这一概念。随后《“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继续推出一批国家旅游风景道和自驾游精品线路,打造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旅游线路”。

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工程,制定国家旅游风景道标准,在保障安全通行的前提下推出一批配套服务好、道路风景美、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旅游风景道。

9月25日,人民网《人民建议》发起“国家旅游风景道怎么建?来聊聊”建言征集活动(点击参与),各界网友纷纷建言献策,点亮“诗和远方”。

串珠成链,让“过客”变“常客”

今年“五一”,福建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1号风景道正式亮相。这是国内首条国家公园风景道,总长约251公里,周边20余条自驾、骑行和徒步线路,将46个游览打卡点串珠成链。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武夷山月亮湾)。黄杰敏 摄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南平崇阳溪段)。吴大灼 摄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南平崇阳溪段)。吴大灼 摄

在长三角浙皖闽赣四省交界处,也有一条跨省域旅游公路,连通改造既有的国省道及县乡道,串联起9个5A级旅游景区。它就是全长约1995公里的“95联盟大道”。

将优质旅游资源串珠成链,突破自然地理、交通和行政区划的壁垒,形成“处处是景区、步步有景点”的旅游环线,这样的跨区域“交通+文旅”合作模式,把“孤岛”连成“花园”,如诗如画的美景尽收游客眼底,也让“过客”变成“常客”。

跨域联动既是举措,也是共识。建言征集活动中,也有不少网友建议实现景区互联。

“一定要有整体规划。”福建网友认为,旅游风景道建设既要突出区域功能又要体现地方特色,同时“避免各自为战、千篇一律”。

江西网友建议打破地域界限规划建设旅游风景道,“通过串联景区扩展自驾等类型的文旅市场”。

风景好配套更要好,把“流量”变“增量”

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创新旅游产品形态的新思路新方式,通过旅游风景道建设,把“文旅流量”变成“消费增量”。

广西提出用3年时间,依托得天独厚的边关旅游资源,打造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将壮乡的美景奇观连缀成珠。北京将打造三层次“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最终形成主线、支线和探访线路并行的开放式、廊道式的长城景观体验线路。

特色鲜明、生态优良、设施完善、服务一流……截至目前,网友纷纷在建言征集活动中畅所欲言,分享心中的最美风景道。

湖北网友建议:“路面铺设水平要过硬,串联起沿途各路风景,自驾体验感要好,沿途配套设施也要跟上,公厕、休息站等一应俱全。”

黑龙江网友希望服务站“开设特色旅游纪念品售卖点”。他还特别提到风景道应当实现网络信号全覆盖,让大家“能同步打卡分享到个人的社交平台”。

“国家旅游风景道周边有很多乡村风景同样宜人。”北京网友以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为例,希望进一步延展国家旅游风景道,带动周边市县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带领更多人致富”。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孙占军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初秋景色。孙占军 摄

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朱明盛长,苍翠欲滴;金风玉露,层林尽染;银装素裹,琼枝玉树……四时更替,旅游风景道让旅途不再单调,也让诗和远方近在咫尺。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