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要闻 > 正文
桥梁复刻创意实践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解锁劳动教育“新课堂”

踏上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揭开桥梁工程神秘的面纱,沉醉于结构美学的无限魅力,感受团队合作的磅礴力量。近日,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材料与土木工程学院“育木成材·匠心未来”劳动实践特色项目正式启动。

匠心独运,展现智慧光芒

悬索桥与斜拉桥,作为现代桥梁工程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结构美学、卓越的承载能力和技术创新,成为连接江河湖海、跨越山川峡谷的重要通道。此次实践活动,要求同学们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创意与想象,亲手设计并制作出悬索桥或斜拉桥的模型。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力学分析到模型组装,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为响应京江学院低碳办学的要求,大部分制作材料都是由学生自行收集的废弃物品。这不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一次对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全面挑战。

团队协作,共筑梦想之桥

27个小组经过5个小时的现场挑战,制作出27件桥梁模型,在成果展示会上,每个小组详细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制作过程、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并现场演示桥梁模型的稳定性,学院专任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优化。

评审小组从设计创意与美观性、材料使用与环保性、 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制作工艺与质量、团队合作与沟通五个维度综合评审,共选出16件获奖作品。丹徒区政协委员、保障服务部副部长刘智军作为特邀评委,结合自身的专业和工作经验进行点评,“此次劳育实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点燃了他们对桥梁工程的热情和创造力,让他们体验到劳动带来的价值和快乐,同时培育了学生追求卓越和精进不息的工匠精神。”

实地打卡,致敬科学巨匠

为深化劳动实践育人实效,用好红色资源,学院拓展了“课程思政”外延,把课堂搬到展馆。11月20日,学生代表乘车出发,驶上中国首座由悬索桥和斜拉桥两种结构组合而成的特大型桥梁——润扬大桥,前往润扬大桥展览馆和茅以升纪念馆实地学习打卡。一件件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生动展现了茅以升奋斗不息的一生。从年少时的立志振兴中华,到青年时期的求学钻研,再到壮年时的造桥实践与工程教育,每一个篇章都让在场学生深深震撼。在三维展示区域,学生还通过互动体验设备,亲身体验桥梁和隧道的建设过程,感受科技的魅力和桥梁文化的博大精深。

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的紧密联系,是课本通向实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材料与土木工程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旨在打造具有学院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新形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通讯员 朱汇慧 张成帅

责编:季燃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