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头条推荐 > 正文
到南京挹江门,拍出“时空穿越”的感觉

挹江门,鼓楼区中山北路398号,挹江门是南京明城墙民国时期增辟城门,位于今鼓楼区西北段城墙,架两山之间。

挹江门位于南京城墙西线,原名是海陵门,于1914年新开,为中山码头和下关火车站入城的交通要道。

1928年7月,易名为挹江门。1929年,改为三孔多跨连拱的复式券门,是南京城第一个三孔券门。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从此门进入南京市区。

站在挹江门中央的拱门下,视线被自然地框定,左侧与右侧的拱门如同两扇平行展开的画卷,而中间则是一条通向远方的轴线,似乎引领着人们从过去走向未来。

清晨,挹江门在薄雾中显得尤为静谧,阳光透过门洞洒在地面上。轻柔的光线勾勒出三孔结构的轮廓,行人匆匆走过,有晨跑的人,也有遛狗的身影,一辆辆汽车穿梭而过,留下短暂的尾气与发动机的低鸣声。

中午时分,阳光穿透城门,映照出孔洞之间的层次感,中间的车行道川流不息,车辆鱼贯而行,构成了一幅现代城市的繁忙画面。两侧的步行道,则是另一番宁静的景象,行人三三两两地经过,有人推着自行车,有人低头浏览手机,偶尔还能听见欢声笑语从门洞内回响。

夜晚的挹江门,则是另一番光影交错的景象,路灯的暖光倾泻而下,连拱结构的阴影被拉得极长,像是铺展在地上的历史卷轴。车辆的灯光从孔中掠过,尾灯的红线在黑夜中,如火流星般划过,而另一侧中则是行人们的剪影,拖着一天忙碌的倦意徐徐而行。

不知道何时,站在一侧,用镜头捕捉这三孔之间的流动之美。成为了经典机位。

站在中央,调整焦距,那一瞬间,左孔映照的是宁静,右孔描绘的是喧闹,中间则是交融的通道,三个孔门的视线宛如平行宇宙。

每一帧都是不同时空的片段,却在一个框架内完美叠加,三孔之间的画面像一幅流动的城市影像,将生活的多样性凝聚于一瞬间。

挹江门是南京城的缩影,是历史与现代交错的舞台。无论人流、车辆,还是那永远伫立不动的青砖城墙,它们都在讲述着属于这座城的独特故事。而站在孔门中拍摄的你,便是那个时间与空间的见证者。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