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大案要案 > 正文
典型案例 | 存款到期“消失” 警惕“贴息”诱惑

11月26日,江苏省检察院召开江苏省检察机关打击治理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安全新闻发布会,发布9个典型案例。

案例:存款到期“消失” 警惕“贴息”诱惑——笪某某骗取票据承兑案

2021年9月,某公司为获取高额的场外贴息,经郝某等人介绍,在某银行定期存款1000万元。到期后该公司发现存款竟被他人用于质押担保,已被银行划扣,该公司和银行相继报案。经查,一个以场外贴息为诱饵、以企业大额存款为目标的金融诈骗团伙浮出水面。郝某等人向有大额闲置资金的企业许诺高额贴息回报,诱惑企业到其指定的银行办理大额定期存单,后非法获取存款公司的资料并伪造公章,冒充存款公司人员到银行办理虚假存单质押担保,骗取银行向郝某等人控制的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开票后,郝某将汇票多手背书变现后分赃。该团伙成员笪某某受郝某指使,持某公司假章到银行办理存单质押担保业务,并在开票后利用其控制的企业对公账户背书、转移650万元。

2023年5月,公安机关以笪某某涉嫌骗取票据承兑罪移送审查起诉。笪某某辩称自己不知道公司印章系伪造,检察机关结合笪某某职业经历、参与犯罪程度、同案人指证等排除其辩解,并对笪某某提供对公账户帮助转移资金的行为,按照洗钱方向进行证据补查。2023年7月,检察机关以骗取票据承兑罪、洗钱罪对笪某某提起公诉,笪某某被法院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郝某等其他团伙成员也相继落网,并被依法判刑。

资金安全是企业稳健运营的基石,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在经济活动中,不法资金中介往往以帮助企业投资或融资为名行金融犯罪之实。检察机关提醒,企业需增强资金安全意识,高度警惕场外贴息等诱惑陷阱,通过正规渠道办理存款等理财业务,妥善保管资金账户、公章等重要敏感资料,防范资金安全风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红

责编:应巧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