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证明”走了,“说明”来了:动辄开证明,顽疾怎么破?

明明有结婚证,还要开婚姻关系证明;原本应该取消的证明事项,却又以“说明”的形式代替……据半月谈报道,在一些地方,不合理开具证明的情形仍一定程度存在,让村、社区犯难——开,没有政策依据,有些证明甚至还有法律、责任风险;不开,群众无法办事有意见,可能引发干群矛盾。

从办手续要“证明你妈是你妈”,到开“无犯罪证明”要证明你需要这份证明……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动辄让社区盖章,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不合理证明,不仅让居民常常为此“跑断腿”,降低办事效率,还给基层增添了负担,影响服务效能。近年来,随着各地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推进,不少基层单位在出具各类证明上的负担有所减轻。但一些不合理证明仍未绝迹,甚至出现了新变种,这也提醒我们,让基层不再为“章”所困,还需持续发力。

毋庸讳言,社区“万能章”并非一日形成。仔细分析对“万能章”的需求,有的源于懒政,一些本该由本部门核实、办结的事项,上级部门为了降低风险、减轻责任,依然希望基层单位代为核实、处理;有的是因为职责不清,有基层单位反映,很多老百姓要办的事情涉及保险、贷款、金融业务,而这些业务虽在基层能力范围之外,但“基层不办没人办”;还有的是由于信息壁垒,比如亲属关系证明等,因为缺乏信息共享等方式,导致群众只能反复去社区开证明。

小小证明关系群众利益,关系基层治理。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其中就明确“规范明晰基层权责”,规范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整治并取消“万能章”是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的重要内容。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同时,什么证明不必要开,什么证明不能开,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都需要在持之以恒在抓减负过程中不断明确。事实证明,不该由基层承担的事务少了,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时间和劲头才能更足,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会更强。

(魏晓敏)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