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关工委将提升全校6个二级关工委的“一院一品”建设成效,作为培育关爱教育工作品牌的重要抓手,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到爱自己、爱家庭、爱岗位、爱社会、爱党、爱国、爱民族的“七爱”教育活动,以“情暖经贸”为“一院一品”建设主线,精心打磨“情暖经贸”这串项链上的每一颗珍珠,系统设计、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活动有特色、品牌有创新、成效有提升。
谋篇布局,画好品牌“同心圆”
育人为本,紧扣立德树人主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关工委围绕“情暖经贸”,突出一个“情”字,对6个二级关工委的“一院一品”建设系统化、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深度融入“七爱”教育,指导各二级关工委梳理优势、形成特色:会计国贸学院“一封家书”增进家庭亲情,电商物流学院“电商助力三农”培养家乡之情,信息技术学院“智汇学堂”引导爱岗之情,工业互联网学院“匠心工坊”弘扬敬业之情,人文旅游学院“红旅课堂”激发爱党之情,纺织艺术学院“寻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爱国担当种子播撒进学生心坎。
项目为王,彰显关爱工作实效。该校关工委注重在“融”“嵌”“延”上做好文章,工作目标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如人文旅游学院“红旅课堂”、纺织艺术学院“寻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传播与实践工程,让教育活动更加饱满丰盈;项目实施嵌入关工委具体活动,如信息技术学院“智汇学堂”、工业互联网学院“智匠仁工坊”,嵌入第一课堂、学生社团活动;活动开展向发挥“五老”优势纵深延伸,如会计国贸学院“一封家书”,老同志跟踪了解、谈心谈话、化解矛盾,电商物流学院老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苏州田间地头,帮助农户销售“碧螺春”茶叶等,让学生以自身经历体验乡村之情。
创新为要,提升保障支撑水平。该校党委将工会、离退休工作处、关工委秘书处3个职能部门合署办公,形成工作“一盘棋”。全校“五老”资源由关工委秘书处统筹安排,实现二级关工委资源互补、相互支撑、共进共享。各二级关工委注重“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精准化水平。
聚力推进,树立品牌“风向标”
榜样引领,以点带面树立标杆。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关工委将纺织艺术学院作为先行先试单位,集聚全校关工委骨干力量,凝炼项目主题,拓展项目内容,提升项目效果,总结项目经验。在试点基础上,该校关工委对“一院一品”建设形成“三个不低于”标杆,横向上不低于试点单位,纵向上不低于自己去年,发展上不低于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
同频共振,交流研讨共同提高。该校关工委积极搭建交流展台,定期举办“一院一品”建设研讨会,各职能组和二级关工委的负责人一起,探讨遇到问题,共商解决办法。搭建学习平台,每年利用党校阵地举办1期关工委工作专题培训班,解读相关文件,专家专题讲座,学习先进经验。搭建成效擂台,将“党建带关建”列为各二级单位年度综合考核的专项,比亮点、比特色、比贡献。
辐射带动,走出校园展示形象。坚持不可替代,该校党委把关工委作为党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二级学院充分利用老同志优势,为活动开展和成果获得增光添彩。坚持内外联动,关工委组织青年师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常态化。坚持目标导向,近年来,以“一院一品”为抓手,不断推动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2021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获得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创新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品教育项目’案例”一等奖等近20项。
各美其美,深耕品牌“主阵地”
集源壮势,拓展五老资源渠道。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关工委积极组织统筹校内外“五老”资源,纺织艺术学院关工委在发动学校退休的纺织服装类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的同时,汇聚校外缂丝技艺、宋锦技艺、苏绣等非遗传人资源,结合纺织服装及艺术专业特点,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会计与国贸学院关工委“一封家书”活动,集中了全校退休前担任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的近20位老同志,鼓励每一名学生向亲人写一封家书,近5年共收到学生书信稿件3000余封,家长回信2000余封,并汇编家书合集5本。
搭桥借力,扩大专业优势半径。该校“一院一品”建设注重发挥专业资源优势,工业互联网学院的“智匠仁工坊”聚焦培养师生爱岗敬业,退休教师精心指导青年博士教师成长,和辅导员一起指导学生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学院发挥智慧校园实训平台作用,退休教师积极指导青年师生参加省技能竞赛,在2024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应用开发”赛项中,获教师组一等奖、学生组二等奖。
赋能共建,发挥社会资源优势。该校“一院一品”建设注重发挥产业、行业资源优势,电商物流学院5名退休教师主动走访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等,为举办苏州各区种植大户培训班牵线搭桥、开班授课。人文旅游学院“红旅课堂”与苏州烈士陵园、苏州里河军休所等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红色讲解员培育基地,与苏州虎丘风景区共建大思政实践课堂,激励学生做红色基因的讲述者、传承者。(李倩、刘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