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杨朝明:正本清源,坚守根脉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1月30日举行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讲述了他用数十年来的研究,为孔子、为儒学“正本清源”的心路历程。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人民视频供图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方向。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时,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趣地拿起来:“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

杨朝明介绍,《论语》《孔子家语》都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的著作,“用现在网络语言来说,《论语》像是学生发布的、记录老师孔子语录的‘微博’,《孔子家语》更加丰富更加完整。这两本书结合起来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孔子,还原更加真实的孔子。”

《论语》全文不到16000字,是我们历朝历代的启蒙读物,但不少耳熟能详的句子长期被误读。杨朝明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为例,传统认为这是孔子的“愚民”主张,好像是说“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其实,新的材料发现后,证明这其实是一个标点错误。全句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不仅不是所谓“愚民”,反而是“重民”主张。

“孔子不是文弱的书生,他擅长射箭,擅长驾车。有文献说他跑得很快,奔跑起来能追上郊外的野兔。大家可能会很意外,孔子其实是一个大高个,他的身高要超过一米九,是真正意义上的‘山东大汉’。孔子还是个孝顺父母的好男人,还可以说是热爱音乐的‘文艺青年’。”杨朝明说。

孔子可谓古代游学第一人。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曾说“父母在,不远游”,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对此,杨朝明表示,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游必有方”:“孔子的时代通信十分不便,出远门要说明去向,别让父母担惊受怕。孔子要是知道,当代社会有了手机和高铁,肯定会劝大家多出去走走,别‘宅’在家里。”

儒学有其形成的广阔背景,有典型的博大体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华文化就像一棵生生不息的文明之树,这棵树枝繁叶茂、生命坚韧,在不同时期结出了不同的文明花果。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仁学,也是一撇一捺的‘人’学,研究人性和人的价值,是关于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学说。”杨朝明表示,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中最深层次的哲学文化,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孔子继往开来,他的学说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把它传承好。”

责编:陆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