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追思亲人,传承记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今天举行

交汇点讯 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幸存者后代和死难者遗属代表,以及青少年代表手持菊花肃立,祭奠在87年前遇难的亲人和同胞。

活动现场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上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沉痛过往,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每年此时,人们都会来到这里,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并向世人传递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

纪念馆馆长周峰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代表阮红燕整理挽联,全体人员手持菊花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三鞠躬。

90岁的刘民生、95岁的夏淑琴、96岁的艾义英,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他们身后,是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夏媛、黄兴华、刘榴等。夏淑琴已是满头白发,回忆起家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时的惨痛遭遇,她神情悲切:“你知道我们那时候死了多少人啊,我被戳了三刀没死掉,现在后头还有个大疤!”外孙女夏媛说:“对全家来说,这里是祭奠那场战争中死去亲人唯一的地方,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幸存者夏淑琴

艾义英颤颤巍巍地找到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上家人的姓名,家人的名字刻在了她的心里。87年来,噩梦从未在老人的记忆里消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艾义英家中的六位男丁被日军杀害,其中包括她的父亲,留下了满门“艾家寡妇”。艾义英说,那时候女人们带着孩子艰难度日,被大家叫作“艾家寡妇”,她听得心碎。

学生代表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上的名字逐一“描新”

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任颖、于恬祥、夏媛、蒋秉錞,用缓慢而低沉的声音接力诵读诗人冯亦同撰写的诗歌《江东门的钟声》,表达对30万无辜而鲜活的生命惨遭日军杀害的深切悼念。

幸存者艾义英

随着岁月流逝,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相继离世,目前仅有32位在世。为维护历史真相、传承历史记忆,2022年起,纪念馆先后为三批共32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颁发了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愿成为历史记忆传承人。幸存者后代代表、学生代表等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上的名字逐一“描新”,寄托哀思。

曹玉莉是幸存者曹洪泰、张翠英夫妇的女儿,也是第二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曹玉莉说:“父亲生前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着历史见证人的使命,一直告诫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被屠杀的亲人和同胞,要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一代代传承下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岩岩/文 万程鹏/摄 高鑫/视频

责编:沈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