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外国生态文学研究与新质生产力”学术研讨会暨南京林业大学第九届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高层论坛在宁举行

交汇点讯 11月30日,由《当代外国文学》杂志、南京林业大学共同主办,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生态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辑部协办的“外国生态文学研究与新质生产力”学术研讨会暨南京林业大学第九届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高层论坛在宁举行。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中亮、《当代外国文学》杂志主编杨金才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外国生态文学研究与新质生产力”等议题作交流研讨。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中亮开幕式致辞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中亮在致辞中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进一步赋能绿色发展理念,为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各种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南京林业大学主动对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命题,勇于肩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为美丽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南林智慧与南林方案。连续九年举办外国生态文学高层论坛,不仅例证了南林持续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与担当,同时也充分彰显了学校在生态文学研究领域持久的学术影响力。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主编杨金才开幕式致辞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主编杨金才表示,“外国生态文学研究与新质生产力”这个主题主要探讨外国生态文学研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作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不但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提供了明确指引,也为人文社科领域深入探究21世纪环境危机、科技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三者之间的关联开辟了更为宏阔的学术空间。推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世界生态文学的跨语际、跨领域的对话与交流研究,有助于开拓当代外国生态文学研究新视角,涵养新视点,催生新观点,这对于推进我国新时代生态文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华光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由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书记王华光主持。王华光表示,本次论坛不但能进一步提升我校在全国生态文学研究领域的“南林引领力”,也必将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贡献“南林智慧”。闭幕式由《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专职主编朱凯主持。朱凯认为南林年度生态文学高层论坛为我国生态文学研究搭建了重要研究平台,本届高层论坛的专家学术功底深厚,听众受益良多。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专职主编朱凯主持闭幕式
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主持并点评

上午第一场专家论坛由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主持。殷教授高度评价了三位教授的报告选题,指出吴笛教授在报告中探究了中西诗歌中的比喻体系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构方面的独特意义,非常契合本届大会主题;南宫梅芳教授对“生态恐惧”和“生态他者”的概念梳理体现了其扎实的理论素养和文本细读的能力;而梁晓晖教授的报告不仅理论素养深厚,还体现了强烈的现实关怀。

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吴笛教授发言

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吴笛教授在题为《中西诗歌比喻体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想呈现》的报告中,以中西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为考察对象,就自然诗篇明喻体系中的本体与喻体、隐喻中的联想与思想的拓展,以及诗歌中由自然意象所构筑的奇喻等三个方面,展开相应的考察,探究中西诗歌中的比喻体系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构方面的独特意义。

北京林业大学南宫梅芳教授发言

北京林业大学南宫梅芳教授在题为《生态恐惧与生态他者:对排斥性话语的反思》的报告中比较了“生态恐惧”与“生态他者”的概念,认为两者虽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但都为生态批评的排斥性话语研究以及情感、心理、权力、政治等领域的拓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北京科技大学梁晓晖教授发言

北京科技大学梁晓晖教授在《西方‘天’人合一论的哲学演进与瘟疫书写的生态力量》的报告中,从西方哲学生态观的演进梳理入手,聚焦休伯特·扎夫提出的“文学作为文化生态”的概念,认为其中所归纳的文学发挥生态作用的三种主要功能为古今中外瘟疫书写中生态话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曾艳兵教授主持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曾艳兵教授主持了上午第二场专家论坛。曾艳兵表示,徐蕾教授的报告体现了跨学科特征并展现对环境伦理的深度思考;孙霄教授的报告引领听众去思考一个世纪之后的生态状况,体现了生态研究者的忧患意识;都岚岚教授关注了新生态物质主义前沿理论并对当下气候小说中新的生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南京大学徐蕾教授发言

南京大学徐蕾教授在《从议会大厦到泰晤士河上游老屋:〈乌有乡消息〉中的乡土建筑与环境伦理思想》的报告中讨论了威廉·莫里斯代表作《乌有乡消息》中未来社会并存的两类建筑物:公共建筑与普通民居,认为该小说承载着作者/居住者对前工业化时代英国乡土建筑的审美价值以及对维多利亚时代艺术饥荒的逆向批判。

西安外国语大学孙霄教授发言

西安外国语大学孙霄教授在报告《论气候小说〈纽约2140〉中水意象的生态书写》中从水意象入手,剖析《纽约2140》中以气候变化为显著特征的生态危机如何与全球化语境、地缘政治复杂交织,认为此类小说中的生态危机呈现机制具有重要预警启示功能。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都岚岚教授发言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都岚岚教授在《新生态物质主义批评:以当代英语气候变化小说为例》的报告中指出,强调关系性、系统性和语境化的新生态物质主义批评是文学批评实践的重要视角。都教授从新物质主义视域出发,以保罗·巴奇加卢皮的《发条女孩》为例,考察了21世纪以来西方气候变化小说中人与物的纠缠共生关系。

苏州科技大学祝平教授主持并点评

苏州科技大学祝平教授主持了下午专家论坛。祝平认为,姜礼福教授从生态角度关注了当下西方对中国的想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吴攸教授的报告呈现了21世纪新型科幻美学“阳光朋克”对未来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观构想;韩启群教授的发言展现了新物质主义如何为21世纪生态文学研究注入决定性的发展动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礼福教授发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礼福教授在《作为“超级物”的中国——西方人类世小说的中国想象》的报告中聚焦21世纪西方人类世小说中的中国书写,指出在当今世界的“大变局”中,人类世小说中的中国想像影响并形塑着当下及未来的中国形象,此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吴攸教授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吴攸教授在报告《阳光朋克科幻美学》中指出受新质生产力推动的阳光朋克是对当下社会现实与文艺想象中普遍的悲观主义倾向的反拨,其蓬勃发展反映出面向未来的全球叙事正在走向多元化,全球南方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对当下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中心主义文艺思潮形成挑战。

南京林业大学韩启群教授发言

南京林业大学韩启群教授在报告《新物质主义与生态文学研究的纠缠生成》中从新物质主义与生态文学研究为何能够纠缠、如何纠缠生成、研究之时代坐标和中国视角三个层面细致梳理了21世纪以来新物质主义如何塑造生态批评前沿趋势,认为以去人类中心为伦理旨趣的“新物质主义生态批评”有效扩展了21世纪以来中外生态文学研究版图。

本次会议同时开设五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视阈下的生态文学研究”“生态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21世纪生态批评理论前沿与热点追踪”“当代外国文学中的环境危机与生态修复书写”以及“生态文学研究与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展开热烈讨论,共同研讨外国生态文学研究中的相关议题。

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莉萍做会议总结

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莉萍教授在闭幕辞中表示,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新时代,生态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生长点,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和文化意义。本次高层论坛展示了国内外生态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期待该领域的专家学者能够再次相聚南林,共同铸就我国生态文学研究的辉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晓蕊

图片由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提供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