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非遗传承 > 正文
一把刻刀,刻出运河胜景图

随着卷轴缓缓展开,大运河之上商船往来,两岸商铺如林,一片繁荣景象跃然眼前。在众多非遗传承人的巧手之下,大运河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被“搬”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中,并创下一项“世界之最”。近日,全长101.2米、高1.16米的“大运河百米长卷刻纸”在新疆克州博物馆亮相,其尺幅之巨大、细节之精致引得参观者啧啧称奇。

“大运河百米长卷刻纸”由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兆群发起,来自大运河沿线省市的11位刻纸艺术家历时一年半共同创作完成。整幅刻纸以北京通州为起点、杭州为终点,将中华文化瑰宝串珠成链,生动刻画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地域风情及文化遗迹。

“根据工艺手法不同,剪纸分为剪、雕、刻等不同类型,在不同地方,剪纸也有不同叫法。”杨兆群说,常州金坛的匠人们常用的是刀刻法,金坛刻纸便由剪纸派生而来,其工艺主要包括手工绘画、镂空刻制两方面技艺,刻制手法博采众长,表现细腻丰富,构图精细繁茂,从题材内容到艺术形式均显露出浓郁的时代色彩。

2018年,杨兆群决定用刻纸来展现大运河。为了更好地呈现作品内容,杨兆群和多位刻纸匠人沿着京杭大运河写生、考察,一边实地行走,一边查找文史资料,并请教专家学者,试图将运河两岸风光完美呈现。在这幅“鸿篇巨制”创作过程中,杨兆群遇到的第一个挑战便是——如何找到足够长的纸。他辗转求助安徽宣纸厂的朋友,经反复试验和调整,最终成功制作出满足其要求的长卷纸张。

“因为百米纸卷容易断裂,我们刻纸时采用很多新的技法。先在纸上复胶,这样纸的韧性增加不易断,但刻的难度也增加了。最后装裱也是特意买了一台1.6米宽的机器回来高温压烫黏合,所以这个作品才是完整的、完全没有接头的。”杨兆群说,因为创作者们来自不同城市,风格也各不相同,因此雕刻时需要根据运河流势进行统一,数易其稿之后,才最终达到各城市内容的完美衔接。2022年,“大运河百米长卷刻纸”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认证为世界上目前最长的刻纸作品,并入围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克州博物馆是江苏援疆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江苏深入实施“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驻足于作品前,观众仿佛穿越时间长河,在长卷中尽览大运河旖旎风光。阿图什市民谢玉林感叹说:“通过这幅刻纸长卷,我仿佛看到了大运河沿岸的繁华与多样,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