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大案要案 > 正文
被骗报警后,他又给骗子转了212万元

网络提供了便捷的交友方式,也给心怀叵测的人提供了诈骗的土壤。南通50多岁的姚某怎么也没想到,他会被一位素未谋面的“网友”给骗了,更没想到的是,在这个骗子落网之后,他再一次被骗得团团转,又给骗子转去212万元。

事情要从2019年说起,50多岁的姚某结识了来家里收废品的贺某,闲谈间互相加了微信。之后,一名叫“文文”的女孩添加姚某微信,她自称是贺某的妹妹,说他们从小被弃养,二人相依为命、生活苦难,与二人有着相似经历的姚某对他们深表同情。此后“文文”不断以缺生活费,治病、接济养父母等理由,向其借钱,姚某都慷慨解囊,转账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文文”开始给姚某发一些暧昧的话,甚至称自己不要嫁人,愿意去姚某家当保姆以作报答,姚某拒绝了,但对这份心意非常感动,对其更是有求必应。直到有一天,贺某称“文文”和男朋友闹分手,在高速路上跳车摔伤了,让姚某继续出钱给妹妹治疗,姚某提出要去看望“文文”,却被贺某和“文文”以各种理由推脱。至此,姚某已向贺某及“文文”微信转账50余万元,姚某终于察觉被骗,向公安机关报案,贺某被取保候审。

贺某交代,所谓“文文”根本不存在,都是他一人分饰两角,目的就是骗钱。骗得钱款后,他经常去一家足浴店消费,金额高达17万元,并与足浴店内一名孔姓技师谈恋爱,多次送礼物、现金,出手阔绰。

本以为事情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被取保候审的贺某再次对姚某行骗时,姚某竟然再次上当!

取保期间的贺某向姚某称骗来的钱都给了女友孔某,并向姚某忏悔,说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孔某,不然良心不安。此后贺某称在广东肇庆找到了孔某,钱被孔某的爸爸用在了工程上,但他们愿意把一个居民楼的毛坯房卖掉还钱,贺某许诺将该笔款项直接转给姚某,姚某听后,感觉贺某有还钱的希望。之后贺某陆续以买家要求装修、办理房产证需要托关系、账户解冻需要缴纳风险保证金、在广东租房等理由,再次骗取姚某212万元。

姚某万万没想到的是,贺某一直在某市区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将诈骗所得钱款挥霍一空。

2024年4月,如东县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依法对贺某提起公诉,近日,如东县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公开审理,判处贺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十万元。

南通检方提醒大家,如今的骗术五花八门,要时时警惕被骗。除了兼职刷单、网络博彩、杀猪盘、假冒客服退赔商品等多种多样的电信网络诈骗,还要警惕熟悉的陌生人。一定要记住的是,诈骗手段日新月异,花样百出,大家不要轻信他人的转账要求,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通讯员 朱林焱 冯婷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红


责编:应巧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