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新疆“秦腔达人”:十年吼出乡村戏院“名角儿”

中新网乌鲁木齐12月5日电 (苟继鹏)“为寻妻哪顾得路途遥远,登山涉水到蒲关……”近日,在新疆博湖县一处乡村戏院的舞台上,吾拉木江·力提甫于板胡、二弦子、二胡和琵琶声中唱响秦腔《三滴血》。

吾拉木江从小生活在各民族聚居的乡村中,幼时常见村里的一些大人拉起二胡、脸上抹了油彩,聚在一起唱起秦腔。

“我就觉得这个调子唱出来特别有劲,有点像木卡姆的曲调,听过之后就忘不掉了。”吾拉木江说,自此,他的心里种下了“秦腔梦”的种子。

吾拉木江·力提甫进行秦腔表演。受访者供图

2014年前后,吾拉木江所在的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在各村成立农家戏院。舞台上,乡亲们的秦腔调子又唤醒吾拉木江儿时的记忆,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再次萌生学唱秦腔的念头。

吾拉木江的师父是一位年过七旬的村民。他简单教了几句,让吾拉木江试唱,一嗓子吼下来,师父挺满意。“行,就是这个味儿。”

秦腔听起来“带劲儿”,学起来却很难。有时候,师父唱了一段,吾拉木江一句也没听懂。只能一句一句地问清楚,抄下来,再一个字一个字地练发音、背下来。

想唱好,还要把整个剧的故事情节了解清楚,唱的时候把感情带入进去。唱秦腔还要做动作,要学步伐、手势、甩袖、转身等。

吾拉木江经常一个动作反复练上千次,有时练得手抖,筷子都拿不起来。

苦学半年,吾拉木江学会了秦腔的不少经典唱段,渐渐唱得吐字清楚、发音准确,最高的腔调也能吼上去。

拜师学秦腔的第一年,他就在第一届新疆地区秦腔大赛中获得“最佳人气奖”,随后还登上新疆各地春晚的舞台。

吾拉木江逐渐成了农家戏院舞台上的“名角”,他不仅自己学秦腔,还给别人教秦腔。

“师父曾教我,关注热爱戏曲的人越多,这项优秀传统艺术就越有生命力,也会更好地传承下去。”吾拉木江说。

此外,他还把会唱秦腔的、会跳麦西热甫的、会跳萨吾尔登的几个人组织起来,成立演出队,在各乡镇演出。

后来,演出队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博湖县乃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各种文旅活动上的常客,吾拉木江的秦腔表演则是压轴戏。

如今,吾拉木江12岁的儿子爱上京剧,自学几个月时间就已经能把京剧《甘露寺》片段唱得有模有样。

吾拉木江的心愿是找一位名家,让儿子拜师学艺。“秦腔和京剧是国粹,都要好好传承。”(完)

责编:陆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