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人类再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真撞了会怎样?

北京时间12月4日0时15分左右,一颗来自太空的小行星如期而至,在西伯利亚上空进入大气层。

这是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此次事件中利用多台望远镜多站点开展了预警观测。

据了解,这颗小行星直径约0.75~1米。在此次事件中,我国处于监测的关键地理位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迅速组织了位于云南姚安观测站的0.8米口径姚安高精度望远镜,位于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2.5米口径墨子巡天望远镜及0.7米口径多应用巡天望远镜阵列开展组网跟踪观测,从12月3日19时49分开始直至23时33分,最终观测到撞击前42分钟的图像。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助理工程师 徐智坚:因为这次预报它(小行星)撞击点是在西伯利亚,正好是在我国天黑的时段观测。其实从观测的数据来看,美国那边观测完到夏威夷之后,基本上中间就是太平洋,这样的话就没有太多的观测台站,直至我国进入天黑阶段之后,我国各个台站的观测结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小行星撞击会造成哪些危害?如何应对?

小行星撞击地球会造成哪些危害?面对此类现象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措施?专家也作出了相应解答。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助理工程师 徐智坚:如果是一颗1公里直径的这样一个小行星,可能就会引起全球性的灾难。那么如果是一颗(直径)140米左右的小行星,可能会对一个区域造成毁灭。那么(直径)50米的话可能是一个地方性的影响。

其实我们可以对一些较远距离的小天体,通过望远镜的这样一个日常的巡天编目,首先去把它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清楚。再有对于像近地小行星的这一类,那我们可能会通过比较大口径、大视场的望远镜去在它靠近地球大概前几天或者是前几周发现它,可以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应对。

责编:钱晶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