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江苏连云港:水上发电撑起“绿伞”水下养殖满池“金鳞”

近日,江苏省最大规模渔光互补项目——赣榆区94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实现首期并网发电。其中的东尚28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东尚36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位于赣榆区墩尚镇。

近年来,墩尚镇充分利用坑塘洼地发展光伏绿色清洁能源,精心编织起一幅“水上发电撑起‘绿伞’,水下养殖满池‘金鳞’”的美好画卷,走出了一条“生态+电力”互融共生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力”。

发挥资源优势,创新产业模式

墩尚镇地处赣榆最南端,光照资源及水资源十分丰富,渔业养殖面积较大。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赣榆区内光伏企业开展互利合作,推广渔光互补项目,将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新高效养殖模式。墩尚镇还计划在村里建设网红打卡景点,打造“光伏+渔业+文旅”现代化产业融合新模式,从传统渔业养殖向现代渔业转型,让沉睡多年的资源变成现实的资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加强技术支撑,实现增产增收

在该项目实施中还有一个“秘诀”。“项目采用柔性光伏支架体系,该体系相比传统支架下部空间大、空间利用率高,更适合渔业养殖,实现了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复合产业模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郁风风表示。同时,为了解决由于光伏板的遮蔽抑制了水中藻类的繁殖进而影响鱼虾产量的问题,墩尚镇组织养殖大户与水产专家组成智库团,教授高效养殖技术。在鱼塘内增加智能化养殖设备,通过水质监测、复合增氧、自动投食等技术来提高鱼塘的综合养殖率,将零星的养殖鱼塘改造成集中、智能化养殖的精养鱼塘;调整养殖品种,增养梭鱼、南美白对虾等附加值更高的水产品以提升鱼塘利润。

融合生态理念,开辟发展新途

“目前360MW项目已完成70%,280MW项目已完成98%;项目11月已完成首批次并网392MW,2025年4月将全面竣工。”连云港市艾塘湖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谌廷亮介绍。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充分利用鱼塘水域面积,将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结合起来,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复合产业模式,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价值显著提升,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开发。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落实了碳减排政策,还可以实现全年发电量16.09亿kWh,年均节约燃煤49.64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23.74万吨/年,二氧化硫200.55吨/年,氮氧化物286.51吨/年,可有效改善用能环境,实现销售收入6.29亿元。(王珉)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