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基层干部要练好“群众语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语为心境,言为心声。讲好群众语言,是各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特别是对基层干部而言,只有学会用“群众话”说话,讲得好“群众话”,才能站稳人民立场,密切干群关系,提升政策执行能力,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练好群众语言树立了典范。毛泽东同志是使用群众语言的大师,1921年在长沙人力车夫的夜校课堂上,他先写一个“工”字,下面再写一个“人”字,然后告诉贫苦工人们,如果把“人”和“工”有力地结合起来,那就构成“天”字——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力量可以顶天,一下子就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邓小平同志善于用浅显明了、生动形象的词汇让群众听得懂、能记住,1962年7月,在谈到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时,为了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引用了一句四川的俗语:“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意在告诉农民群众只要能把粮食产量提上去,什么办法都行,在场的群众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讲话透着智慧、透着学识,无一不恰到好处,让人铭记难忘,受到启发教益。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同人民群众沟通交流中语言艺术表达,一个个贴近群众生活、饱含人民情怀的“金句”暖人心、聚民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阐明了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人民最有发言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揭示了实现“小康”不仅要看经济总量,更要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提振了人民群众拼搏奋斗的精神气,等等。道理浅显易懂、话语如沐春风、思想直抵人心,总书记的“群众语言”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新时代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法宝,启迪我们练好“群众语言”,要讲话“三种话”。

讲好大白话,做到通俗易懂。所谓大白话,就是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话,它能消除交流障碍,拉近距离。拐弯抹角说囫囵话群众不会认可、照本宣科当复读机群众必然反感。讲话不是单纯的“我说你听、我讲你做”,如果一味耍官腔,或故作高深、咬文嚼字,大家就听不懂也不愿意听,更不会买账。巧用语言、讲“大白话”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基层干部与群众交流时,要多接“地气”、少带“仙气”,多讲“土话”,少讲“官话”,多脱口而出,少照本宣科,让“大白话”真正成为增进了解的“敲门砖”、联系情感的“好纽带”。

讲好管用话,解决急难愁盼。话风体现作风,讲话是否言之有物,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是否过硬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老百姓找干部,很多情况是反映问题、请求帮助解决问题的,基层干部与老百姓交流,很多情况也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有些同志讲起话来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在想问题出思路时说不到点子上,在需要作决定时给不出确切答案,在需要动真碰硬解决问题时不敢表态,这样是不可能把话讲好的。说一千道一万,解决问题是关键。基层干部与群众讲话时,要坚持问题导向,特别是面对群众诉求,要勇于承担,不回避、不推诿,能解决的当下表态,怎么办、什么时候办好,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用“群众语言”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正确引导群众的心理预期。

讲好走心话,启迪群众智慧。基层干部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也承担着重要责任‌。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平时多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做到了然于胸、运用自如。要讲清“普通话”,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辅导解读,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要讲好“本地话”,把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群众语言、日常语言,多用讲故事、打比方的手法讲授理论,多用谈心式、聊天式的语言答疑解惑,帮助群众加深理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第34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学员,淮安市淮阴区新渡口街道党工委书记、淮安高新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主任郑春玲)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