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路向是逐步实现精准化、智慧化。伴随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提出,思政课教学与数字化的耦合深度和耦合效能需进一步加强。
善用网络社交平台
思政课教师可将网络社交平台中的各类时政热点话题、会议要闻等内容融入思政教学内容体系中,以更贴合学生内在需求的知识供给,积极回应学生对生活实际的关切;依托社交平台的共享互动和宽带连接功能,增进与学生主体的心灵沟通、知识互动等。同时,利用图像、音频、文字等,实现可视、可感、可听的多模态表达和全景式对话,丰富思政课内容形式,以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善用在线教育平台
多样化在线学习平台的出现,使得思政课“教”与“学”的模式发生明显变化,为个性化、精准性思政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思政课教师可充分利用慕课、学习通等平台,开展在线课程教学、场景互动、考试测评等多种教学活动;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获取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政策文件、思政“金课”、专题资料等,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内容资源和思政素材;依托虚拟现实技术、现实增强技术等,开发思政虚拟仿真体验产品、成立仿真体验中心,将思政课堂、社会思政与网络思政有效结合起来。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各类学习数据、心理数据、行为数据、生活数据等信息进行“伴随式”数据采集,构建“一生一策”的动态数据资源库和“精准数字画像”。在此基础上,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优化、语义生成、模型建构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学业帮助,大幅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重塑数字育人生态
重视校园环境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打造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育人生态,加强校园思政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在全平台、多矩阵的数字宣传和文化宣传中,增强思政内容的渗透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组建一支理念先进、技能卓越、手段丰富、业务精湛的思政宣传队伍,充分依托互联网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制作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思政宣传队伍可以自制校园微剧、微电影、思政短视频、思政专题直播课程等,让思政教育内容深入人心;充分挖掘学生、教师中的榜样事迹、先锋模范等进行数字化宣传,引导学生以榜样为先,自觉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挑选“青马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积极参与“青年大学习”相关主流平台内容的制作,引导学生在“讲故事”和“讲道理”中自觉坚定理想信念。
黄 婕(作者单位:南通理工学院;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新质生产力理论赋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路径与效能提升”〈项目编号:24SZB-05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