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华时论|保护知识产权,谨防“黄雀在后”

知识产权也需要“体检”?据报道,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一些企业出具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分析报告,对企业知识产权“体检”结果进行详细梳理。自企业知识产权公益“体检”活动开展以来,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为1000多家企业出具知识产权分析报告。这可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呼吁“中国创造”,而一些中国企业也已经走在了创新创造前端。对经营主体而言,创新不只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传统要素,还要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和外部环境。近年来,我国通过加强专利技术、商标品牌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成功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潜能,但由于知识产权侵权的隐蔽性、复杂性,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仍面临困难与挑战。对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而言,其核心资产就是“知产”。对知识产权保护得力,企业投入资源没有被盗之虞,才能全力以赴投身创新。

有专家将知识产权比作“蝉”,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容企业专利之忧,意思是企业投入很多时间、精力捕“蝉”,最后却让不法“黄雀”坐收渔利。多年前,某地一企业花费六七年、投入百万元研发的织机技术“没几天工夫就让别人给抄去”,尽管在法院支持下,该厂讨回部分损失,但负责人却高兴不起来,“这些赔偿连研发费用都不够”,更有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间接损失。其时,有人甚至用“不创新等死、创新找死”形容这类困境。知识产权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有心搞科研和创新的人,往往会顾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越是在未来,越是在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行业,这种担忧和顾虑越具现实意义。

当前,为企纾困已成发展共识。给钱给政策给税收优惠,是一种纾困;给创新环境、给“知产”保护也当是一种纾困。前些年,格力董明珠就曾在两会“现身说法”:发现被侵权后,企业就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打官司,但其实格力“更希望用这些精力去升级技术与研发”。对苦恼于专利保护的董明珠而言,保护知识产权相当于给企业减负。这不难理解,当企业不再维持庞大法务团队用于自家知识产权保护,不再为维权而面临隐性、间接市场损失时,无疑也就可以腾出精力、降本增效,“用这些精力去升级技术与研发”。对一家企业如此,在更宏观层面也是如此。放眼中国经济,其增长动力将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让创新劳动成果没有被窃取的担忧,整个社会的创新积极性、内驱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

细心留意,不难发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这句话,仍不时播放在南京的地铁里、广播中。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保护知识产权需要知识产权“体检”、需要知识产权法庭和各类试点,需要各种各样的制度性措施,但这一切的起点,往往需要全社会的共识作为坚实基础。当保护“知产”成为共识,各类措施和制度才会细化、跟上,侵权行为才将愈发没有市场。

(韩宗峰)

责编:杨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