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交汇、三山珠缀,得天独厚的山水禀赋,让镇江这座城市的“血液”里饱含“绿色基因”。2012年11月,镇江被列入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2014年6月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

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7.3%,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0.4%,PM_2.5浓度下降50.3%,优良天数比率上升19.8个百分点……低碳试点十多年里,镇江市经济总量连跨3个千亿级台阶,而主要污染物排放逐年下降,发展的含金量更足、含绿量更高、含碳量更低,镇江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和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三个同步”。
数智赋能,让“减碳”清晰可见
在位于国网镇江供电公司能源大数据中心的电子屏幕上,镇江市能源和碳排放管理系统中“电、煤、油、气”四类能源,以不同颜色的折线显示,时有波动,实时反映着企业的能耗数据。该平台聚焦数据接入在线化与企业级下沉,包含城市级和企业级2个层面,城市级平台侧重于服务政府监管与考核,企业级平台侧重于赋能企业生产低碳转型。
作为率先接入“碳平台”的试点企业,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在内部构建起平台感知网络,通过相应配套设施,采集设备级用能数据。企业通过数字化建一条“孪生生产线”,哪里能耗高了、碳排放高了,平台数据都有反馈,企业重点围绕深度减排、减碳推进技术与管理提升工程,坚持低碳水泥产业化布局,围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循环利用4个方面推进各项技术改造、工艺装备更新提升、智能化工程。
“目前,平台共接入全市2929家企业的基本信息和用能数据,不仅实现全市规上企业全覆盖,还能通过碳画像、碳评价、碳管理等服务,助力企业用户掌握企业能耗情况。”国网镇江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主任郭金坤介绍,平台的碳排放分析与管理模块构建了碳全景、碳采集、碳核算、碳分析等功能,碳全景用于展现能源碳全景、供给侧碳地图、消费侧碳指标,实现碳足迹追踪;碳采集用于维护城市、企业数据录入,实现数据质量监测与管控;碳核算以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为依据,帮助企业核算温室气体排放。借助碳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判断企业是“碳排平稳”“碳排下降”还是“碳排大户”,再结合生产经营状况,研判出碳排强度,进行科学评估。
“绿潮”涌动,点燃发展新引擎
12月9日,天气晴好。12时左右,位于丹阳市珥陵镇的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用电“零碳时刻”——为其供电的云林变电站实现短时绿电“自给”,全站50兆瓦负荷均由当地光伏电站提供。当时,包括冈田智能公司在内的附近上万用户全部用上绿电。据测算,短时的电力零碳供给,能让冈田智能公司每天用上1000多千瓦时绿电。而这些数据都在全省首个县域级绿色电力溯源大数据服务平台——丹阳电碳综合信息管服平台准确显示。
除了助力节能减碳外,更让冈田智能振奋的是,电碳综合信息管服平台还可以将企业消纳的绿电证明提供给第三方碳足迹认证机构进行认证。
“碳足迹认证是指对某一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进行量化和评估,这对企业产品出口、占据国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陈云介绍,冈田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设计、研发及制造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国内外均有其客户,“电碳综合信息管服平台接下来会辅助我们完成出口产品的碳足迹认证,对企业拓展出口业务是一大利好。”
能源“绿潮”涌动,为发展充电蓄能。镇江组织实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节能增效水平提升等“双碳八大行动”,持续走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融合共赢之路。
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建成全省单机规模最大的燃气发电机组;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市域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成立镇江市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广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和示范……镇江聚力培育高含绿量、高含技量、高含金量的“四群八链”新兴主导产业,淘汰落后产能。镇江用脚踏实地的行动,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产业向新,绿色发展动能澎湃
在位于镇江经开区的金东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东侧,紧贴着国家电网配电站的周边,一座崭新的配电站拔地而起。
“全新配电站将替代企业原有配电站,承接企业日常生产用电需求。”金东纸业节能委员会秘书长贾靖江介绍说,金东纸业原配电站电压为110千伏,容量为10万千伏安,一年可向国家电网采购绿电6亿千瓦时,新配电站电压为220千伏,建成后容量可达48万千伏安,实现减少线路损耗的同时,一年可帮助企业购买绿电20亿千瓦时,为企业减少煤炭消耗约42万吨。
三期光伏项目全部建成运行,2023年发电3038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6万吨;港口岸电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8.79吨;利用电厂排放的废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生产造纸填料——轻质碳酸钙,累计利用二氧化碳超150万吨……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循环经济的理念在金东纸业得到广泛应用。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从源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之举,必须加快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绿色化、低碳化步伐。镇江蹄疾步稳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加快分布式光伏项目、镇江抽水蓄能电站示范集群建设,持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发挥铁水通道交会优势,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得益彰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空间格局,让绿色低碳成为现代化新镇江的显著特色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