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提高能源、水、粮食、土地、矿产、原材料等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涟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破解用地瓶颈的主要抓手,以突出土地集约利用、耕地生态保护、高效为民服务和党的建设引领为主要手段,切实提升全县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23年度,该县入选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以加强使用效率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是着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一方面,全面发挥空间规划管控作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控制县域土地总体开发强度。另一方面,完善从宏观到微观的土地利用控制措施,引导工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二是大力盘活低效建设用地,摆脱主要依靠新增用地发展经济的粗放型用地模式,努力在存量建设用地中找土地、落项目、再开发,定期对全县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排查和梳理,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实施城镇低效用地提效工程,通过收购储备、实施流转、协议置换、退二进三等方式推进城镇土地再开发。三是着力增强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管束力,解决县城、产业园区和重点中心镇发展空间不足,以及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居民点用地超规模、闲置和零散低效等城乡用地布局严重失衡问题,促进土地资源高质量规划配置和引领。四是着力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在保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土地整治产生的结余指标进行流转,发挥土地黄金效益,为乡村振兴筹措资金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子。
以提高耕地质量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是在有效增加耕地上有更大作为。近两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全县共计增加耕地1万多亩,极大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和村级收入,收到一举多赢的成效。二是在量质并举上有更大作为。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狠抓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落实,不断开创耕地保护新局面。同时,基于藏粮于地的战略要求,建立耕地数量、粮食产能、水田面积三类指标库,扩大有效种植面积,有效增加耕地产能。三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更大作为。坚持在城乡用地布局中将大面积、集中连片基本农田、优质耕地作为绿心、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起城乡统筹、景观优美的生存线、保障线和生态线。
以突出为民情怀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是加强法治建设,依法履职为民。强化自然资源普法工作,推动建立与检察院公益诉讼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所有行政权力进行梳理,能归零的自由裁量权全部归零,不能归零的全都规范决策程序、网上公开。二是切实维护农民土地资源等资产权益。充分保障被征地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受益权,确保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防止出现拖欠、截留、挪用等问题。三是做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效能。
以强化政治建设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是依靠党建把好自然资源各项工作的正确方向。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党建业务齐头并进。以党建激活自然资源事业新引擎,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依靠党建强筋壮骨,进一步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三是依靠党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自然资源铁军,对自然资源各项行政权力进行再清理,并查找相对应的权力运行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风险相关制度,并努力在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上动脑筋、想办法,甘当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