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行业动态 > 正文
苏经院纺织艺术学院打造“青+”青年就业讲师团,“青言青语”接力续写成才就业故事

为落实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部署,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成立“青+”青年就业讲师团,创设“青+”网络微阵地,创新就业引航新形式,通过青年说、微团课、微访谈、微榜样四个不同“青言青语”栏目,引导青年学生筑梦青春、铸魂青春、走进青春、护航青春,将就业榜样身体力行的种子用“青言青语”播撒进青年学生心田,切实为青年成长解难题、办实事。

一是“青+”青年说筑梦青春,讲理想。立足学生全生命周期,组建学生党员、团学骨干等针对大学经历分享成立“青年说”讲师团,学生会主席、团委学生副书记、青协主席、各部门部长、班级骨干们分别从自身成长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和校园文化、美育活动、志愿实践、团学工作的动人故事,朴实动人的语言加上切实有效的成长路径,发挥榜样作用,全年共发布青年说原创推文10余篇,累计浏览量高达2500多次,对青年学生成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榜样路径。

二是“青+”微团课铸魂青春,强思想。立足学生思想引领,用好“青言青语”,邀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优秀党员、团员师生代表讲团课,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青年学子的心田。团课内容包括“两弹一星”精神、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党的精神谱系,也有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国奖学子讲述社会热点和国家资助政策、成就感恩心意,也有青年志愿者代表从美育社会实践的角度分享火热志愿青春等。全年共发表微团课10余场,线上展示和阅览量超过800次。

三是“青+”微访谈走进青春,谈规划。立足学生全职业生涯,学院发挥好辅导员和导师的“双导”作用,邀请技能大赛、“挑战杯”系列竞赛、“振兴杯”赛项、创新创业大赛、网络文化节、大艺展等赛项的获奖师生团队,全年纺艺小记者走进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朱秋雨、全国纺织品检验与贸易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杨瑞和导师夏剑雨、江苏省最美职校生王子冯和导师姚平、江苏省“挑战杯”红色专项二等奖“烽火弦歌”拍摄团队等,共拍摄访谈视频10个,访谈师生团队15余人,通过走进获奖团队寻访备赛故事的形式,将师生共创、共筑的成长故事分享出来,引领学生培养科创精神,探索职业技能魅力,大大提升学生职业归属感、专业认同感,做好专业对口的职业动态规划。

四是“青+”微榜样护航青春,论就业。立足学生全品质生活,引导学生树牢正确的就业观,学院坚持“氛围营造”带动发力。要把握好促进就业“抓住两头带中间”一条主体思路,通过“就业榜样宣讲”“求职技巧分析”等主题班会、信仰公开课和新媒体宣传等形式,全年共邀请盛虹集团、苏州正雄、苏州天源服饰公司等优秀就业、转本、创业、入伍、基层就业等不同类型毕业生、企业杰出青年、劳模工匠等40余人成立讲师团,讲师团结合就业经历撰写就业心得、分享职业经历并发布网络微媒体专栏50余篇、举办就业宣讲培训等10余场,带动就业氛围的同时帮助青年树立正确就业观。

经院纺织艺术学院将继续围绕学生思想引领、全生命周期、全职业生涯、全品质生活四个方面持续提升就业引航内容服务和思想引领,通过精准把脉学生职规和就业过程中的盲点、痛点,用榜样的事迹开好“就业成才”的“良方”,帮助青年指引就业方向、落实就业路径、成就美丽人生。

(屈洁莹)

责编:刘丹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