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专访|“法国人通过中国戏剧重新发现了法国文化”——访法国戏剧家吕西亚尼

新华社法国阿维尼翁12月23日电 专访|“法国人通过中国戏剧重新发现了法国文化”——访法国戏剧家吕西亚尼

新华社记者罗毓 孙鑫晶

12月21日,在法国卢尔马兰,克里斯蒂安·吕西亚尼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孙鑫晶 摄

近日,一支来自中国福建的传统戏剧团在法国南部多个乡镇巡演。观看演出的法国资深戏剧家克里斯蒂安·吕西亚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演绎法国文化是一项伟大的成功,因为这让“法国人通过中国戏剧重新发现了法国文化”,这种价值已经超越了戏剧本身。

12月17日,在法国佩尔讷莱方丹,来自中国福建展演团的演员以高甲戏的形式演绎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代表作《吝啬鬼》。(新华社记者 孙鑫晶摄)

这场名为中法美丽乡村行的活动于当地时间12月17日至21日举行,汇集众多传承千百年、至今仍活跃在福建各乡村的古老戏剧的经典折子戏和表现中国茶文化的舞蹈。活动由中国歌剧研究会、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和法国美丽乡村联盟共同主办。

在巡演的剧目中,有两尤为特殊,一出是用布袋木偶戏演绎的法国文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另一出是用高甲戏演绎的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的《吝啬鬼》。

吕西亚尼说:“木偶戏是一种纯粹的中国表演形式,它能够展现剧本中蕴含的一切内容。中国演员的表演富含表现力,可以构建整个故事。你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法国文化,并将其升华。”

吕西亚尼认为,此次巡演深入法国乡镇,让人们对中国戏剧产生兴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12月15日,在法国巴黎圣母院前,来自中国福建展演团的演员表演布袋木偶戏《巴黎圣母院》。(新华社记者 高静摄)

吕西亚尼今年83岁,投身戏剧行业近60年。15岁时,他初次登台表演,24岁时被聘为当地文化机构的负责人,正式入行。在漫长的戏剧生涯中,他饰演过许许多多的角色,还担任过剧场导演,当过剧作家,并多次前往意大利、比利时、德国、英国和突尼斯等国巡演。

吕西亚尼回忆,早在1993年,他便在阿维尼翁戏剧节观看过中国演员的表演,其特别的肢体表演技巧令他着迷。“我当时就觉得,我们应该超越自己的边界,去追求更开放的戏剧形式。”

他认为,欧洲的戏剧形式大同小异,比如法国的演出过于依赖剧本,对身体的表现形式关注不够;此外,法国的戏剧形式往往局限于纯粹的歌剧、戏剧或是马戏,而中国戏剧却融合了这些表演形式,这种包容性正是欧洲戏剧文化所缺乏的。

吕西亚尼表示,法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互相交流将有助于双方表演体系和戏剧理念发展,朝着积极的方向演进。

他说:“文化必须是鲜活的。如果文化只是存在于孤立的状态中,而没有真正的交流,那它将失去意义。”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