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以“新质职场·重构增长”为主题的2024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暨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在无锡举办,南京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省市)”称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省市)”称号,雨花台区荣获“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区县)”称号。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南京连续第五次获评“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连续五年,南京凭什么?近年来,南京始终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互促共进,今年1—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28万人,实现再就业9.59万人。连接求职者和企业的“就业红娘”,推动高校毕业生成长为职场人的就业见习,开在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一系列精准、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为助力广大劳动者在南京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148个、3.5万余家
拓渠道搭桥梁,助力企业与劳动者“双向奔赴”
近日,苏美达轻纺的纺织车间内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新招聘的31名工人正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苏美达轻纺人事经理王经理感慨,这都要归功于建邺区人社部门的“就业红娘”——孙晖。正是他的热心帮助,让苏美达轻纺在用工难题上迎来了转机。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找到工作,而且待遇还不错!”新入职的张师傅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边和工友们分享着喜悦。张师傅和其他新同事一样,都是通过孙晖的牵线搭桥,顺利成为苏美达轻纺的一员。
说起孙晖,建邺区沙洲街道辖区企业“无人不晓”。他因擅长为企业和求职者牵线搭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就业红娘”。每当有企业反映用工难题,孙晖总是第一时间响应,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这次,当苏美达轻纺向区人社部门求助时,孙晖再次迅速响应。他详细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后,精心策划招聘方案,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关注。
“招聘不能盲目,要瞄准用工群体。”孙晖想起社区街坊邻里信息传播快,于是赶紧联系上社区书记请求他们支持和帮助。同时,他还组织了一场专场招聘会,让企业直接与求职者面对面交流,提高了招聘的效率和成功率。
“‘就业红娘’连接求职者和企业,为双方提供服务。”建邺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业红娘”的角色,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大规模招聘会的形态,根据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与社区结对共建,全面了解居民的求职状况,再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价,指导求职方法,并向求职者推荐合适的职业和工作,最大限度实现职业合理搭配、精准就业。
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紧扣“4266”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扩大市场化就业容量,支持发展服务业、制造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推动有关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巩固深化企业用工保障,分类建立运行148个服务企业群与3.5万余家企业实时对接,充分发挥人社专员作用,跟进提供政策咨询、用工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保障,加强供需对接服务。
据统计,今年1—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28万人,实现再就业9.59万人。
1122场、37万个次、2.8万个
强服务优环境,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
临近年底,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办公楼内一片忙碌。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生王金霖也在工位上敲击键盘整理相关会议材料。回望过去一年,他说:“是那场不期而遇的就业见习,让我从一名青涩的学生,成长为如今能够独当一面的职场人。”
今年5月,正值毕业季,王金霖还未落实毕业去向,内心十分迷茫和焦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简历被南京市就业见习单位之一——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所青睐。很快,王金霖以“见习学员”的身份进入公司,跟着带教老师纪老师熟悉党务工作相关知识。9月,王金霖已顺利转正,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他工作认真负责,进步也很大,正是这种不懈努力的精神,让他在集团的严格考核中脱颖而出。”纪老师对王金霖的评价充满了赞赏。他说,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胸怀理想,干劲充足,就业见习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他们迅速转变学生身份,投入到工作中来,为今后正式入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南京,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始终是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升行动,加强市场化岗位筹集,每月制定招聘月历并面向高校定期宣传推送,高频举办校园巡回招聘、“一校一主题”定制化校园招聘、“魅力南京”校园赴外招聘等招才引智推介活动,组织开展就业助推行动及大学生暑期实践等职业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积极实现就业。
1—11月,市人社部门共组织高校毕业生招聘会1122场,发布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37万个次;汇聚超过2900家见习单位(基地),覆盖多个行业领域,累计开发高质量见习岗位超过2.8万个。
同时,南京还聚焦“助宁创业”,加大全要素创业扶持,今年共遴选优秀大创项目142个、成功自主创业2.7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比例约1:5,释放了较好的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建成创业孵化基地、大创园等创业载体120家,成立“青创佳”创业园区联盟,紧密联结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等资源,开展创业辅导、成果转化、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做优做强创业载体支撑。连续十二年精心举办“赢在南京”青创大赛等赛事活动,累计吸引2.3万个项目报名,投入扶持资金超2亿元,挖掘培育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发展。紧贴创业需求强化创业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市、区联动统筹开展“创聚金陵”创业服务活动160余场,持续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632场、2.62万人、1742名
精准帮扶兜底线,织密困难群体的就业保障网
浦口区星甸街道万隆社区的乐师傅今年50岁,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然而,患有肢体残疾的他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家庭较为困难。
去年冬天,万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根据乐师傅的个人情况,为他谋得一份在家门口一家企业做保洁的工作。
“同事们对我也很照顾,我交到了不少朋友。”乐师傅告诉记者,他第一天去上班的时候,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充满干劲的青年时代。
像乐师傅这样的特殊人群属于政府兜底帮扶就业的困难人员。为解决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特困职工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长期失业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市人社部门坚持日常援助和集中援助相结合,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优势,通过有针对性的走访,快速摸清该群体就业需求,强化个性化就业帮扶。同时,开展“就业援助月”“就业帮扶暖心活动”等专项活动,有效落实“1311”就业援助措施,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困难人员,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劳动年龄段退捕渔民100%转产就业。
2024年春节期间,渭南市澄城县赵庄镇党家庄村村民刘星通过“南京—渭南2024年春风行动东西部劳务协作新春专场招聘会”,成功应聘至南京星乔威泰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担任车工。
“奖金、调休、高温补贴、食宿都有保障,逢年过节,公司还会为我们准备慰问品,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刘星在南京的生活和工作都步入了正轨。
春节将至,刘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与家人团聚,但他心中更多的是对南京的感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南京这座城市很温暖,孩子暑假期间来南京旅游,也说很喜欢这里。”刘星说,厂里正在计划安排专车集中接送他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过完年我就回来,争取早点攒够钱给家里盖新房,再把老婆孩子都接来。”
随着经济稳步回升,企业用工保障格外重要。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深入开展“春风行动”,以“送岗大篷车”“直播带岗”“点对点包车”等形式组织632场招聘对接活动,达成就业意向2.62万人。面对发展新领域、就业新趋势、生活新需求,新培育建设9个劳务品牌,拓展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充分发挥136家劳务基地作用,联动举办专场招聘和直播带岗活动,有效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流动。深化对口劳务协作,共帮扶商洛、西宁地区1742名农村劳动力来宁就业。
今年,南京连续第五年获评“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我们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就业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深化就业服务改革,不断创新就业政策,为各类劳动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