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银行业“卷”起个人养老金市场,怎么看?

随着个人养老金全面开闸,银行机构正在加快布局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纷纷在开户、缴存、投资等环节加大拓展力度。近期,部分银行推出的个人养老金定期存款利率一度高达4%,这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可以说是“卷”出了新高度。

在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实施约两年后,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推开至全国。作为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入口”,银行机构纷纷推出针对个人养老金业务的优惠活动,用户在开户、缴存等环节可以领取金额不等的红包、礼券等,个人养老金产品也在不断丰富优化。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银行的个人养老金存款利率高于普通存款利率;部分银行同等利率水平下的定期存款,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起存金额较低。

“部分银行提高个人养老金存款利率、降低起存金额,可以吸引更多居民在本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提高个人养老金业务市场份额;同时,可以推动已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者积极缴存资金进行投资,改变个人养老金‘开户热,缴存冷’现象。”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专家表示,银行机构积极抢滩个人养老金融市场,在拓展自身业务的同时,有助于引导百姓关注和了解个人养老金,增强个人养老金制度对百姓的吸引力。但与此同时,也要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量力而行,注重长期能力建设。

记者了解到,部分城商行此前推出的高利率存款产品已经停售。

个人养老金事关百姓的养老“钱袋子”,只有持续稳健的收益,才会给百姓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些产品现在看起来挺有吸引力,但不知到期后是否还能有可以接续的好产品,毕竟是养老钱,要退休后才能取出来。”30多岁的北京白领张女士,一直犹豫是否缴存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账户与普通银行账户不同,账户封闭运行,除了政策规定的提前领取情形外,资金和收益要等到退休才能取出。在吸引客户上“先声夺人”后,如何满足百姓的长期投资理财需求,金融机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拼开户、拼缴存,最终还是要靠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董希淼表示,养老产品期限长,百姓的收益预期较高,金融机构应着眼养老市场长远发展,推出更多符合养老需求的专属产品,让百姓有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居民也应当结合个人收入、风险偏好、可支配资金等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产品,打理好自己的养老“钱袋子”。(记者李延霞)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