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警惕某些打着“共享”旗号的侵权行为

近日,上海警方公布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某公司在各大酒店房间安装指定品牌的“共享充电器”,酒店方提供住客姓名、入住时间等个人信息,该公司则组织人员以酒店或服务平台的名义对海量住客进行回访,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住客“刷好评删差评”。

酒店方与该公司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背后,显然是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实则触犯了法律底线。一方面,消费者入住酒店的信息无可争议地属于个人隐私范畴,未经法定程序或未经用户明确同意,不能将个人信息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给第三人,否则不仅涉及民事侵权,还需要承担相应行政责任,达到立案门槛还涉嫌构成刑事犯罪。另一方面,酒店把个人信息提供给涉案公司刷好评、删差评,也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即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调查,并在查证核实之后,对经营者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开门做生意不要想着旁门左道,踏踏实实经营才是正道,也许“走捷径”短期内确实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能带来可观的收益,但是无视法律规章、社会秩序,或是自作聪明地“打擦边”迟早会受到惩罚、惩治。企业必须认识到诚信守法经营才是长远发展之道,任何时候都不能将用户信息作为商业筹码进行利益交换,这是不能触碰的底线。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共享经济蓬勃发展早已不是近年来的新话题,通过资源整合也确实给公众带来了便利,但服务可以共享,个人隐私决不能共享。类似此案“共享充电器”的合作模式究竟是独此一家,还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亟需深入排查整治。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这种新型的、带有隐蔽性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效震慑。这起案件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在享受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时,也不要掉以轻心,需时刻保持警惕,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当发现个人隐私被泄露时,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黄欢)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