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乡村振兴 > 正文
淮安:高水平村庄规划激发乡村新活力

“淮安的每一个村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有积极主动读懂其过去和现在,才能规划出村庄多彩的未来。”走在盱眙县桂五镇高庙社区,规划师韩士冰感慨地说。作为省定经济薄弱村,高庙社区正在因地制宜挖掘发展自身潜力,通过高质量编制实施村庄规划,赓续红色血脉,多点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传统山区乡村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最小单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一年来,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快构建完善乡村地区规划体系,坚持高质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规划工作的通知》,切实提升规划质效。

为打通村庄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淮安持续推进规划师下乡,成立10个省级工作站,创新设立9个市级工作站,特别在45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培育片区和培育村实现“一村一师”。19个规划师下乡工作站和百余名乡村规划师搭建了规划与群众实际生活需求之间的“桥梁”,助力村庄规划的高水平、能落地。目前,3个省级培育片区规划已报省备案,247个省级培育村实现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全覆盖,其中70个村获评江苏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村庄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通过村庄规划落实公共空间治理,已收回集体土地109.44万亩,累计增收3.19亿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均增收近3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运河宿集”一期项目作为淮安市首例采用集体土地入股联营方式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项目,成功破解了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的用地难题,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带动周边农文旅产业发展,还将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实现多方受益共赢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淮安所有规划发展村庄所在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村庄规划批复,乡村地区“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已全面出台,实现了乡村地区规划管理依据全覆盖。下一步,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加强规划实施监管,持续推进“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活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共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