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通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强化村庄产业赋能,以文旅融合为笔,探索一条城市近郊的乡村振兴路径。
“深挖”生态内核,激活乡村文旅“流量密码”
江浦街道依托自然风光,与南艺、南工大开展共建合作,深挖乡村文化底蕴,因地制宜规划提升乡村场景,重塑乡土文化空间。通过改造向山文化空间、举办艺术展览等,展现乡村文化特色,实现产业塑形与文化铸魂的深度融合,让文旅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同时,街道充分发掘栀子花、葫芦等特色农产品潜力,做强“栀子花村”,做响“葫芦文化”。持续赋能“一村多品”打造工作,形成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将艺术展馆、自然文化、历史人文等资源“串点成线”。不断研发乡村文旅线路和实践研学基地,将“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
“深剖”创新公式,探索乡村文旅“富民路径”
街道利用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租赁、共享等方式激活闲置农房。邀请乡村设计师参与农房设计和改造,并引荐企业租赁落户,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利用草坪、水库等户外资源,开展团建拓展、户外营地等项目,吸引村民回村创业、发展庭院经济,提供农事体验等服务,促进闲置农房“雀窝”变“凤巢”。
街道依托“互联网+”模式,对乡村独特文化、生态资源进行创意开发,持续打响“响堂栀子花”等文旅品牌,推动优秀乡土文化走出“田野”走向“远方”,产业富民、创业富民效应不断凸显。
“深耕”精神沃土,注入乡村文旅“内生动力”
让文化渗透乡村肌理、融入群众生活、赋能旅游发展,江浦街道积极探索“法理相融、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发展。利用“老钱调解工作室”解决房屋租赁、游客服务等问题,推动服务诚信和管理规范。
街道还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大力整治村内空间、提升村庄道路、增设停车点位,建设污水管网、提档公共厕所、设置垃圾分类兑换点,打通池塘水系、改造栀子花田,增加绿化和景观,以项目推文旅,以项目促人居,既提升了“乡村颜值”,也丰富了“文化内涵”,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筑基铸魂。
文旅融合引领乡村好发展,亮丽村貌绘就振兴新篇章。下一步,江浦街道将坚持把“千万工程”经验转化为发展路径,深入挖掘文化成果,准确提炼地域特色,探索开发特色品牌,助力构建浦口文旅新业态。
通讯员:吴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