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为梦奔跑的2024|李耀:两年飞了320次,让“成都造”手术机器人走向海外

“320次飞行,5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飞了14圈。”在“青春大讲堂·奔跑吧成都”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现场,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李耀用飞行轨迹,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

李耀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中心科学家,地道的成都人,2016年在成都成立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恩思”),从科学家到创业者,研制国产手术机器人。

今年10月29日,公司迎来成果大爆发:“成都造”手术机器人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完成全球首例喉部早癌专科化经口手术机器人手术。这台“手术机器人”——首台国产经口手术机器人系统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 System(TORSS®拓思),正是由博恩思研发完成。

随着企业的发展,李耀的目标就不只是研发国产手术机器人,还要让他们的机器人“出海”,打开全球市场。

据李耀介绍,“印度是我们‘出海’的第一个目标,因为它人口基数大,医疗市场超过2000亿美元,是全世界医疗设备厂商最重视的市场之一。2022年,我带着手术机器人前往印度,一个一个拜访医院医生。终于,在九个月后,印度最大私立医疗集团MAX医院表示愿意试一试。就是这一试,我们的机器人在印度医疗界火速出圈,从此打开了印度市场。”

随着公司“出海”业务进入爆发增长阶段,资金支持成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成都市科技局直属事业单位——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博恩思取得了联系,并着手解决企业融资需求。10天后,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推动下,兴业银行审批通过博恩思1000万元“科创贷”,进入知识产权质押流程。

此次博恩思的“质押物”是发明专利。“知识产权贷款,让‘知产’变‘资产’,这对科技型企业来说是巨大的福音。我们看到了政府‘优环境’的决心,更得到了发展的信心。”李耀说。

一路走来,李耀认为,只要坚持努力奔跑,一定能抵达梦想的远方。“我还要感谢成都这座城市,让我的创业梦想照进了现实。”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世芳 图片 活动方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文静 审核 常斐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