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智库观察 > 正文
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在塑造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及提升身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思政教育旨在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推动学生全面成长,还能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从而达成培养目标。基于此,研究并实践思政教育与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条件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

强化思政教育内容与方法在体育课程中的融入

高校体育教育不应局限于技能训练与体能提升,还应纳入国家意识、民族精神、社会责任等多维度教育元素,构建全面的课程体系。例如,在教授篮球、足球等团队运动时应融入集体主义与合作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团结互助的深远意义。在教学方法上,多媒体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体育课程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师可利用VR技术重现历史体育事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亲身“参与”到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从而更生动地感受体育精神与民族荣誉之间的联系,从而强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利用校园体育赛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赛事主题的精心设计是利用体育赛事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赛事应深入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等教育元素,同时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安排涵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表演项目,如再现抗战胜利或改革开放关键历史时刻的情景剧,让学生在参与和观看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到深层次的价值观熏陶,从而内化为个人行动的指南。与此同时,体育赛事中的规则设定和奖励机制也是传递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在比赛规则中融入诚信、公平竞争的原则,对违反比赛精神和规则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设立特殊奖项以表彰那些在赛场上展现出优秀团队精神、助人为乐和自我挑战精神的个人或团队。这些奖项不仅仅基于运动成绩,更加注重运动员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以此来激励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行为的准则。

建立健全校园体育组织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机制

构建完善的校园体育组织与思政教育融合机制,通过体育活动这一载体,不仅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还同步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实现身心全面发展。这需要对校园体育组织的内部架构和运作模式进行全面优化,以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在组织架构上,可设立专门的思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和实施各类体育活动中的思政教育内容,该部门应由具备体育与思政双重背景的教师、教练组成,确保教育内容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在日常运作中,这一部门负责设计与体育相关的思政教育课程、活动并定期对体育教练和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培训,提升其教育实施能力。强化校园体育组织与校内外其他教育资源的联动则是提升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校园体育组织应与学生事务部、历史与文化研究院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和实施包含丰富教育内容的体育活动;也可以与校外的体育俱乐部或社会体育组织合作,引入更多的资源和经验,从而丰富校园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该教育模式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并加强其思想政治素质。

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坚实基础。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可探索更多教育模式以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阮浩轩(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