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

科技与文化资源的融合不仅解放并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激发了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商业价值,也极大丰富了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数智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生产和表达掀开了新的篇章,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传播。

做好深度阐释 提炼思想内涵

传播和转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助高质量的社会化资源进行合作,尤其是对优秀文化元素进行提炼、重新设计,并将其融入日常。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基础不单纯在于它的物质形式,更主要的在于其精神价值。因此,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阐发和解读变得尤为重要。浅显层面的表达无法凸显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还要在传播过程中多一些纵向深度发掘,讲述知识、揭示内核,以充分展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悠远历史和时代魅力。通过数字化技术,乡村传统文化、农耕时节、生态景观等现实场景得以生动展现。这些内容通过微博、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在不同地区和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与传播,从而使得乡村的淳朴与深厚传统文化得以深入挖掘与广泛弘扬。例如,《光明日报》曾发起“中国年度最有影响力非遗人物”活动,通过展示十位代表人物的典型故事,串联起当年非遗的重要事件,并深入探讨了“择一业,专一生”的精神内涵。这些活动案例均是值得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优化传播艺术 彰显情感温度

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中,不仅要注意信息本身的真实和逻辑,还要注意如何在关系和情感方面接近大众。传播工具的适应性是文化接受度的关键,要发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需要改变传播话语体系,创新话语表达,提高传播能力,展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温度,唤醒人们内心的乡愁乡情。大众传媒还应跳出既定思维框架,“不要代替受众去思想,而要去查询受众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在精准捕捉受众需求的基础上,让受众对乡村传统文化产生好奇和关注,以更充分展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坚持价值导向 营造良好生态

一切有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都应该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今的网络舆论场暗流涌动,不当言论容易引发蝴蝶效应。新闻传播活动不仅是对社会历史发展层面的感知和记录,更要承担建构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任务,因此,数智时代的传媒既要体现新时代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认同,更要成为时代进步精神的重要传承载体。在此背景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就必须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营造良好文化生态。

刘莲香 张琳琳(作者均为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本文系2024年江苏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项目号:24MLB013〉、淮阴工学院课题〈项目号:Z421A24078〉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