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见证·传承 重走“新旅”路|一份报刊,为史存证,更让精神永续

编者按:“新安旅行团”是由我们党所组织与领导的少年儿童革命文艺团体,于1935年成立江苏淮安河下镇私立新安小学,至1952年结束。在这17年里,团员们历经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艰苦的战斗岁月,足迹遍布全国22个省、市,行程达五万余里,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奉献了青春力量。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鼓励他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走“新旅”路,追寻红色足迹,共同见证那段光辉岁月,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在江苏省档案馆,打开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一段历史呈现在眼前。1941年10月,新安旅行团在阜宁创办了一份名为《儿童生活》的报刊。

“老师们说,珍贵的历史档案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记忆与故事。”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四年级(1)班的学生李清源说道。新安旅行团的“小先生”们创办的《儿童生活》内容十分有趣,上面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还介绍了一些神奇的发明创造,以及各种好玩的小游戏。

“编辑出版刊物是新安旅行团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江苏省档案馆接收保管处二级主任科员孙敏介绍,《儿童生活》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核心,凝聚起一支稚嫩却团结、积极抗日的儿童队伍。从《儿童生活》开始,新安旅行团又陆续创办了《华中少年》《苏中少年》《少年画报》等刊物。这些刊物不仅丰富了团员们的文化生活,还在农村扫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馆藏保存下来的《儿童生活》既有报纸形式,也有杂志形式。原来,《儿童生活》起初是八开十日刊的小报,从第二十二期起改为三十二开小型杂志、半月刊,后来又改为双月刊。其报纸形式还是苏北解放区第一张“套色”儿童报纸。

“在艰苦条件下,团员们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智慧,动手撰稿编辑、设计制版,积极向师傅请教印刷流程及相关技术,《儿童生活》的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充分展示了团员们扎实的绘画、写作功底。”孙敏说。

目前有资料可查的《儿童生活》最后一期为1945年6月的第三十四期。这一期被收录在《中华抗战期刊丛编》里。《中华抗战期刊丛编》由江苏省档案局(馆)联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及南京师范大学抗战研究中心整理出版,集中收录了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重庆上海出版的抗战期刊65种553册,其中就包括《儿童生活》的第二十六、二十七期合刊以及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三、三十四期。

“‘小先生’们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办报办刊。我要向他们学习,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在生活中增长本领,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李清源用稚嫩的口吻说。

这一份份珍贵的报刊资料,不仅保存了抗战时期的历史记忆,更让今天的人们看到了“新安旅行团”在国家危难之时以文艺为武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唤起民众觉醒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新安旅行团的团员们在艰苦的岁月中以青春报国,筑牢红色信仰,为抗战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也必将激励后来者铭记历史,传承爱国奉献精神,走好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新旅”路。

策划:潘青松 王高峰

文字:胡安静

视频:曹阳 成瑞(实习生)

包装:王子杰 郑诚

美编:朱丹清

指导单位:江苏省委网信办

支持单位:淮安市委网信办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