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程章灿:长江是诗人的“树洞”,向她倾诉苦乐悲欢

“人类与长江相互依存,相互塑造,相互成就,展开了无数的对话。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断为长江增添人文内涵。”在“让长江文化遗产活在生活中”思享会上,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程章灿以“‘江闻声最亲’:倾听长江的声音”发表演讲。

在他看来,长江是有声音的,千百年来,诗人们将长江作为可以倾诉的朋友,认真聆听长江的声音,用诗作和长江对话,在滔滔江水中寄托自己的苦乐悲欢。

程章灿教授

程章灿说,从自然地理角度来说,长江是中国大地的奇迹。她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其流程长达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广达180万平方公里,长江水量充沛,她在奔流途中发出的或激越浩荡或大气深沉的声音,时刻伴随着人类的前行;从人文地理角度来说,长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摇篮。在中国历史上,长江留下了众多深刻的印记。作为水路交通要道,长江不仅沟通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也通过这条水道及其支流,将广大的中国东西部广大区域联系起来,同时,长江也是限隔南北的一道天堑,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宏大而持久的地理背景。

武汉,长江与汉水交汇处 视觉中国 供图

“很多中国人都有着长江情结,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就与长江有紧密的联系。”程章灿和长江有着深切的情缘。他是福建人,16岁时第一次出门去北京上大学。他还记得,那天晚上火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时,自己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南京长江大桥是家喻户晓的存在,人们对她心驰神往。1982年,程章灿第一次来南京看望同学,“打卡”游览南京的第一站就是到长江边看大桥。

1983年,程章灿来到南京大学读研究生,从此在南京定居。“在南京生活了四十多年,我住过两个地方,一个在龙江,一个在仙林,都位于长江边。” 程章灿说,除了对南京这座江城有深厚的感情,他也很喜欢另一座江城武汉。这是因为他的老师、我国著名古代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在来到南大之前,曾在武汉大学工作多年。在老师的影响下,程章灿对武汉、对南京、对长江有了特殊的感情,他对长江文化和长江城市的地域文化进行了广泛涉猎和研究,撰写了大量和长江有关的学术文章。

程千帆说,每一座长江边的城市,其行政区划和生活空间的划分都深受长江的影响。以南京为例,南京历史上的诸多重要节点,都有长江的身影。秦始皇南巡时,从江乘渡口南渡,登临摄山(栖霞山),后在此设立江乘县。于是,长江携手摄山(就是后来的栖霞山),一起在中国历史文献中闪亮登场。三国时,定都南京的孙吴政权依凭长江的地利,与长江上游的西蜀、北方的曹魏展开长达数十年的竞争,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难怪后人要把杨慎那首《临江仙》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

南京古称是“江宁”,“江宁”的“江”,指的就是长江,字面含义就是“长江安宁”,也就是“江南安宁”“国家安宁”的意思。程章灿认为,南京虽是滨江之城,但并没有足够深刻的江城记忆。发言中,他提议,可以把“江上”作为南京的雅称。一方面,“江上”指明南京滨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另一方面,“江上”也可以看作南京历史上的两个区域地名“江宁”“上元”的合称。正如文人雅士们喜欢把上海称为“海上”,把拥有西湖的杭州称为“湖上”,把南京称为“江上”,能重新拭亮南京城身上原本就有的长江色泽。

坐落在长江边的南京栖霞山 视觉中国 供图

作为古典文学研究学者,程章灿对和长江有关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介绍,东晋文学家郭璞在初来江南时写下的《江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描写长江为主题的辞赋,也是第一首献给长江的长篇赞美诗;南朝著名诗人谢朓对于长江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不仅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样情景交融的名句,也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来描摹长江,令诗仙李白赞叹不已。

在程章灿看来,长江是有声音的。人们常说,“江流有声”。诗人们为长江写诗,就是在和长江对话,倾听长江的声音。一个优秀的、敏感的诗人,总是善于倾听江声的。明代诗人欧大任写道:“草色连三市,江声似六朝。”清代诗人张英也有类似的诗句:“江声自抱三山碧,云物何知六代非。”在两位诗人的耳朵中,长江的声音就带有六朝的特质,流过南京的这段长江,见证了六朝的兴亡。

东坡赤壁 视觉中国 供图

杜甫和苏轼也喜欢听江声,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天地间”,他听见的“二江声怒号”,指的是巴江、涪江,那是长江支流;苏轼被贬长江中游的黄州时,写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在寂静的寒夜,无人应门的孤独中,苏轼只好与长江相对,与长江相互倾诉;明末清初的爱国诗人屈大均,把长江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与之对话。他在经过镇江时,静听江声,写下《润州作》抒写情怀:“铁瓮城何处,萧条起战尘。江声沉故国,草色老行人。花压妖姬酒,莺悲茂苑春。楼船殊未至,望断海门津。”屈大均将满腹心事向润州长江和盘托出。面对着眼前滔滔东逝的江水,屈大均体会到世事的沧桑,感叹光阴的倏忽无情,他提醒自己应该像奔流的江水一样,永不停息地努力,奋发有为。

在列举了上述诗人和长江展开的不同对话后,程章灿说,对于诗人们来讲,长江好比是他们的“树洞”,一个巨大的“树洞”。他们倾听长江,也将满腹郁结的心事,倾吐给长江,这是最为常见的与长江对话的方式。因此,长江诗词浸透了长江对于诗人、对于文学的深厚滋养。哪怕这些诗篇距今几百年、上千年,每一次诵读这些诗篇,人们依然能大为感动,深受鼓舞,从中收获到精神的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责编:陈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