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智慧教育蓬勃发展,为教学变革带来新契机。与此同时,地方文化作为地域发展的精神根基,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人文魅力,亟待借助创新教育模式实现传承与发展。本文以“跟着课本下扬州”项目为例,聚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深入探讨如何融入地方文化,实现智慧教育赋能,提升教育质量,培育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项目规划高屋建瓴
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提供着丰厚的滋养。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丰富多元的地方传统文化自然成为中华文化厚重的组成部分。扬州市电化教育馆站在“课程育人”的时代高度,聚合地方文化优质资源,邀请七所学校共八名省、市级名师,共同开发了“跟着课本下扬州”项目,从“扬州名人、传统技艺和非遗场馆”三个组别,共八个主题学习,涵盖课堂、课外,校内、校外的全方位实践蓝图,开启智慧教育赋能地方文化之旅。
“跟着课本下扬州”项目实施表
组别 |
主题 |
参与学校 |
执教老师 |
扬州名人组 |
文学大家汪曾祺 |
高邮市实验小学 |
邵龙霞 |
民族英雄史可法 |
扬州市汶河小学 |
冷颖 |
|
非遗传承人李政成 |
邗江区实验学校 |
严书帆 |
|
非遗场馆组 |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
仪征市实验小学 |
郭仕红 |
扬州市博物馆 |
扬州市育才小学 |
万晓霞 |
|
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 |
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 |
谈俊 |
|
传统技艺组 |
扬州三把刀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邗江实验小学 |
卞国湘 |
扬州剪纸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邗江实验小学 |
陆慧 |
二、技术赋能教学革新
1.多媒体资源拓展教学素材库
整合扬州地方文化纪录片、非遗表演视频、文人墨客访谈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学注入灵魂。如引入非遗“七十二刀半”修面技艺视频,诠释“指尖上的扬州”美容美发文化。又如播放扬州市博物馆内陈列的玉雕、木雕、石雕等艺术精品,感受扬州雕刻艺术魅力。借助智慧教育平台,这些多媒体资源得以精准推送、高效利用,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丰富素材支撑,充分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加深对扬州生活气息领悟,滋养人文情怀,提升教育质量,助力教育强国目标达成。
2.直播平台实现家校协同共育
“跟着课本下扬州”项目在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组织的“苏e直播”网络平台定期播出,执教老师和孩子们现场直播项目主题活动过程,师生分享主题学习成果,同时与观看直播的师生和家长互动交流,依托省直播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和学习边界,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支撑,推动教育公平发展,这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3.移动应用拓展探索边界
学生漫步扬州大运河博物馆,配套APP化身随身文化导游,依场馆地理位置智能推送景点典故、答题挑战,指尖轻点解锁历史文化密码,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地见闻深度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为项目式学习延伸至课外提供无缝衔接。
三、文化融入匠心独运
1.教材深度挖掘与文化关联构建
“跟着课本下扬州”项目内容都是由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里的课文内容延伸而来。教师在仔细研读国家课程教材内容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分析语文教材,精准梳理扬州地方文化脉络,找到与地方特色融合的切入点,让教材真正“活了起来”。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昆虫备忘录》,是扬州名人汪曾祺所写。由本课的学习,延伸至对文学大家汪曾祺的深入了解,进而参观高邮汪曾祺纪念馆,对他的经典作品、精彩画作以及生平经历等诸多方面有了零距离接触。又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黄继光》,由文中的民族英雄黄继光,延伸至扬州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了解史可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他的英雄壮举,走进“史公祠”,领略作家肖复兴笔下的散文《史可法的扬州》和众多文人墨客对史可法的赞誉诗词,感悟“可法精神”,更深入了解扬州这座城,厚植文化根基。
2.非遗传承人采访与体验式学习
项目组的老师和学生现场采访扬州剪纸、扬州三把刀、扬剧等非遗传承人,理发大师仇庆芳、剪纸大师张震梅、扬剧大师李政成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讲述传承故事。学生亲身体验“三股辫编法”,感受传统编发技艺;亲身体验剪纸创作过程,从简单花样裁剪到复杂图案设计,感受非遗魅力;模仿扬剧唱腔韵味,学习基本身段动作,在动手动口中触摸地方文化灵魂,激发传承非遗的热情与责任感。
3.项目驱动探究与综合素养培育
设计一系列紧扣扬州地方文化的项目课题,例如,参观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现场体验古老的印刷技术,学生产生“扬州雕版印刷传承与创新发展策略”等问题。又如,参观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后,学生提出“大运河扬州段生态保护调研”等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分组运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分析数据、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撰写报告、制作小报等形式展示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以及社会担当精神得到全方位锻炼,成长为适应时代需求的栋梁之材。
四、项目总结展未来
“跟着课本下扬州”项目借助智慧教育东风,顺势启航,开启了一场跨越书本与现实的文化探索之旅,成功示范信息技术与地方文化融合在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对学生知识增长、文化传承意识觉醒、综合素养进阶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通过多元技术运用、文化融入策略创新,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与教育现代化有机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深度融合绝非技术与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以智慧教育理念为统领,将地方文化元素有机融入项目活动中,借助技术之力让文化“活”起来,使教育“智”起来,实现师生与地方文化共融共生。
展望未来,随着5G等新技术普及应用,人工智能个性化辅导功能持续升级,项目可拓展至远程高清同步教学、跨国界文化交流互动,精准适配学生学习需求,深化跨学科融合,联合更多领域专业力量,为地方文化教育注入新活力,开启智慧教育新篇章,让地方文化瑰宝在信息时代熠熠生辉,向着教育强国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扬州市电化教育馆 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