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台青音乐制作人:歌声牵动两岸情

中新社台州1月4日电 题:台青音乐制作人:歌声牵动两岸情

作者 傅飞扬

作词、作曲、编曲……新年伊始,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Z世代”台青、音乐制作人王念窭忙着创作新歌,“很多时候我一坐下来工作就是五六个小时,最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016年,王念窭跟随父亲的脚步,从台北前往上海发展演艺事业。随后,他因为音乐与一名天台姑娘结缘,并于2019年“扎根”当地。

“对我的音乐事业来说,无论是台北街头隆隆的机车声,还是上海林立的高楼大厦,都不如天台这座静谧的宝藏小城。”王念窭坦言,天台生活节奏慢、自然环境好、文化底蕴深,为他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济公》《天台吟》《和合仙瀑》……打开王念窭在某互联网音乐平台的原创歌单,其中不少作品与天台济公文化、和合文化等相关。

2024年8月,王念窭参加天台举行的歌唱大赛。受访者供图

天台是南宋禅宗高僧济公故里。王念窭说,自己小时候就听长辈讲过济公的故事,济公行侠仗义的勇气、笑看人生的豁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台湾人,值得用歌声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听我道,别纠结,人生路,自己走,管他人笑我多疯癫;帽子破,袈裟破,可我做的善事多;今日修,前世修,酒肉穿肠过……”王念窭表示,音乐是文化的载体,他的原创歌曲《济公》不仅受到两岸济公文化爱好者的喜爱,还让一些年轻网友第一次认识天台、认识济公文化。

时光飞逝,今年是王念窭来到天台的第6年。偶然间,他口中会蹦出几句地道的天台方言,麦饼、饺饼筒等地方特色美食和天台山、国清寺等景点成了他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元素。

在王念窭心目中,天台早已是他的第二故乡,这里不仅有美满的爱情、深厚的友谊,还有事业发展的广阔机遇。

“台湾的音乐市场相对饱和,而大陆留给年轻音乐制作人的成长空间还很大。”王念窭介绍说,目前他在大陆拥有一定的客户基础,每年能接到十首歌左右的订单,单价可达数万元人民币。

看见自己的作品逐渐被大陆音乐市场认可,王念窭意识到,作为来自台湾的音乐制作人,他可以通过音乐架起民心沟通的桥梁,让歌声连接两岸情谊。

“我每次创作和大陆有关的新歌,都会转给台湾的亲朋好友,也有台湾网友听了我的歌以后想来天台旅游,让我推荐景点。”王念窭打趣道,他创作的《天台吟》就是一份完整的旅游攻略,希望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能来大陆走走看看,让歌词里的美照进现实。

新年新气象,谈及2025年的小目标,王念窭表示,他准备结合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创作一首与天台文化相关的民谣歌曲,“就像赵雷的《成都》那样,让我喜爱的城市被更多人看见”。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