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的时针已经开始转动。新的一年,总是会有新的期许与展望。面对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等等问题,苏企坚持干字当头,或加大投资,或持续创新,或前瞻布局……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本期《经济周刊•财经圈》聚焦部分苏企,看看他们2025年准备怎么干!
日前,省委经济工作会上提出,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美丽江苏建设取得更大成效。这让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京分中心主任杨辉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信心,“要以认证赋能,从双碳和数字领域着手,助力绿色转型发展。”
杨辉介绍,2025年南京中心将将深入园区一线、企业产线,帮扶地方政府和江苏企业开展零碳工厂和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围绕零碳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第三方技术服务。“优化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培育不低于100家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协助工业企业深化节能降碳建设,推进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杨辉说。
在数字领域,杨辉认为可从核心软件领域加强国产化自主可控技术研发和认证、企业全方位数据管理两个方面发力。
江苏企业正加码国产自主可控技术研发,尤其在核心工业软件或者信息化系统供应领域。“苏企可从确保软件代码国内自主、最终程序可控、源代码拥有、开源第三方组件的非封装、软件网络外发可控性等维度着手,实现系统底层真正的自主可控。”杨辉建议企业获得应用软件国产化等级认证,有助于应用软件国产化进程。
2025年,数据管理成为苏企提速发展破局的关键。杨辉建议,企业在构建科学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时,设置专职运维人员,推动数据资产转为生产力;同时,严把数据质量关,探索数据资产入表,筑牢数据安全墙。“企业要从认知上建立全员数字化思维,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分析洞察市场、了解客户,实现数据驱动的转变。”他说,从流程上,跨部门协同盘点数据资源,组建专业团队,形成精准台账。
策划统筹:陈晓春 赵伟莉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玥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