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缅北“学艺”回国,刚出监狱又“进宫”!

从缅北电诈窝点回国,服刑期满出狱不到半月再次投身“电诈事业”。可中国不是缅北,国内容不下电诈园区!法律容不下电诈犯罪!

案件回顾

2024年10月底,资阳乐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在工作中发现,该县某小区内有多名涉缅北电诈前科人员聚集。通过研判分析,发现有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重大嫌疑。

随后,乐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立即组织10余名精干警力成立抓捕组,在窝点内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一举将该诈骗团伙窝点彻底捣毁,现场查获作案电脑13部、手机14部。

▲抓捕现场

经查,该诈骗团伙主要以“网络虚假投资理财”的诈骗方式,针对外国女性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李某、张某、王某某等人均为缅北电诈前科人员,其中李某、张某二人在服刑时认识,并相约服刑期满后,运用在缅北学到的电诈手法及话术,在张某老家组织窝点,继续从事电诈犯罪。

▲电诈话术

而后,两人又通过网络招募多名无业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入职培训”,壮大诈骗团伙。

“入职培训”

在诈骗中,该团伙一些成员虽然只是小学肄业文化,但通过社交平台和聊天软件的实时翻译功能,再加上几张网图,就能给自己立下“国际成功人士”的人设。

打造“人设”

“你发布的动态非常有趣,我很喜欢你,可以认识吗?”

“你好,我来自新加坡,目前在洛杉矶做餐饮企业。”

……

建立“人设”后,该团伙将事先准备好的话术通过软件翻译成英文,然后在“ins”上四处点赞评论吸引受害人注意,再通过“whats”等软件添加好友进行交流,从而实施诈骗。

话术聊天截图

该团伙不仅业务纯熟专业、组织严密,甚至还有独特的“绩效”奖励和“企业”文化。

“绩效奖励”

经审讯,张某等人对通过采用虚构个人身份,包装人设的方式,冒充外籍成功男性,在多款境外聊天软件上,引诱女性到前期搭建的虚拟购物平台上进行加盟,后编造各种理由骗取产品费用的诈骗事实供认不讳。目前,该案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温馨提醒

缅北回国的涉诈前科人员,应当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刑满释放后积极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如果执迷不悟,重操旧业,继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必将再次受到法律严惩!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