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金坛奋力书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筑牢民生之基,增进民生福祉。2024年,常州市金坛区民政局勇担为民之责、坚守实干之心,紧扣新时代民政主业主责,全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为推进新时代民政发展凝心聚力贡献力量。金坛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老年人营养餐大赛适老营养餐获一等奖,全市社会救助技能比赛获团队二等奖,个人一、二、三等奖各1名,社会组织5A评定全市第一,成功入选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

养老服务优质贴心。强化机构养老资源保障。积极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引入专业养老服务社会力量,推进镇级敬老院公建民营转型升级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全区6家敬老院已全部改造成农村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并获评二级养老机构。强化社区养老力量保障。建成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和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为架构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服务内容不断提升。围绕省、市、区民生实事重点项目,全年建成12个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和12个老年人助餐点,调整完善助餐服务补贴政策,优化助餐服务模式,由原来单一的“配送”模式调整为“配送、社区食堂”等多种模式,同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居家养老服务保障。常态化开展居家上门援助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扩大受益人群,落实省政府高质量考核工作要求,对全区459名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实行养老服务保障全覆盖。开展空巢独居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对全区46名空巢独居老年人每周开展探访关爱工作。开展1200户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和江苏省消费品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工作。

社会救助温情暖心。党建赋能提升保障力。全面落实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在救助工作中的责任,加强兜底帮扶,动态监测,主动发现机制,推进建设各级党员干部定期走访困难群众机制,使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参与救助服务成为一种常态。载体创新提升聚合力。推进数字建设与社会救助深度融合,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实施主动预警,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将困难群众家庭信息,按照“一户一档”汇集在基层治理信息系统之中,形成“一户(人)一张救助网”,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及时给予医疗、教育、住房等分类救助保障。品牌培育提升向心力。完善基层救助服务网络,坚持简程序、缓退出、快响应、暖服务的工作要求,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申请更加便捷、认定更加及时、服务更加多元。持续打造“你需要我救到”“钱阿姨来敲门”等社会救助公益服务品牌,为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口提供照护、生活和关爱服务。

专项服务规范用心。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积极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严格困境儿童对象审批程序,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做到应保尽保。规范运营儿童“关爱之家”,全区20家儿童“关爱之家”依托社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定期通过部门数据共享,对全区重病、重残儿童进行梳理,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纳入保障范围。残疾人福利工作稳步推进。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发放工作,定期开展信息化比对,确保精准发放。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建设,去年新增2家(金城镇庄城服务点和朱林镇三星服务点),全区建成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达6家。推动康复辅具租赁服务低收入人群,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205人开展辅具租赁服务,投入16万余元。提升区划地名服务质效。以该区成功创成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为契机,推动全域著名行动,深入推进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助力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最美窗口”。开展《金坛区地名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批)》申报工作,成功申报周公渡、蒋家渡、梵川渡、建昌圩闸、六吉闸、方洛港6个地名。加快地名成果转化,完成《金坛地名历史文化大辞典》校验出版工作。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