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入选全国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名单,江苏省唯一;粮食总产再创新高,成功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经验登上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讲坛……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兴化去年缘何频频“出圈”?今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解析这个农业大市何以示范的密码。
仲冬时节,水乡兴化田野上,一株株小麦苗探出了头,好似绿色的地毯,铺在大地上。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粮油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科科长陈春生穿梭田间查看苗情,指导种植户加强田间管理,守护小麦过冬。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近年来,兴化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去年在42个行政村完成“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地块由改革前的70764块减到10445块,溢出面积6754亩,溢出率4.78%。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4.44万亩,粮食总产125.12万吨,实现从2019年开始,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六连增”,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以农田标准之高,助力粮食产能之升。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周德银介绍,该市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36.45万亩,占耕地面积约73%。“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一块块高标准农田,让“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粮田”变“良田”。
“无人化”农场长啥样?去年秋收时节,在兴化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一台无人驾驶的收割机沿着预设线路把水稻收入仓内。仓满之后,无人收割机自动驶向卸粮农机,不一会就完成了卸粮。在这个园区内,无人收割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收割,机损率不超过1.5%。
从“镐锄镰犁”到“金戈铁马”,从“人畜劳作”到“无人化农场”,去年,兴化以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两大行动”为牵引,落实年度中央及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795万元,并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各类机具2182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7%,特色农机化水平达69.2%,建成特色农机基地4家、“无人化”农场5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家。
数据显示,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去年,兴化包揽泰州市水稻高产竞赛2项一等奖,当前正深入实施粮食生产“百千万”工程,力争到2026年建设一批水稻亩产700公斤的万亩高产片、800公斤的千亩示范方、900公斤的百亩攻关田,小麦单产达到500公斤的万亩高产片、600公斤的千亩示范方、700公斤的百亩攻关田。全市粮食单产稳定在510公斤/亩以上,稳居全省前列。
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万光明表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兴化将牢牢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集成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推动粮食生产全要素资源同向整合、全环节融合发力、全区域大面积均衡增产,实现低产变中高产、中高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董鑫
通讯员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