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高校党组织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高校机关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组织实施的关键机构,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起着重要作用。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聚焦“一融双高”,推进高校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是落实党对高校全面领导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因此,探索高校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方法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深化理念融合,筑牢思想引领力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首先应促进理念融合,把握二者融通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发展取向的一致性、支撑性,以系统观念为指导,认识融合发展关系。
增强融合意识。机关党建工作的政治、思想、组织优势能够引领、保障职能部门业务发展,业务发展能够激发机关党建的内驱力、创造力、影响力。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应牢固树立“围绕业务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发展”导向,通过提炼、转化、合成,找准融合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关键点,使二者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从而更深入地贯彻执行学校党委决策部署,更平稳地保障学校日常运行,更精准地服务院系、师生和社会发展需求,更有效地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系统观念。高校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应运用普遍联系、统筹兼顾、发展变化的观点、方法,注重整体、协同、开放。机关部门要摆正整体与要素的关系,不仅发挥各自领域党建要素与业务要素优势,还应立足学校发展全局加强要素之间、部门之间、部门与院系之间互补、互融、互促;摆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注重分类指导、因地施策、因时制宜,与相关部门、院系共同思考、调查、研判、解决发展问题,使融合合心、合拍、合力;摆正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既遵循教育、人才成长、社会发展规律,借鉴有益经验,又结合时代特点、业务属性、师生员工思想行为特征等实际状况,充分发挥参谋助手、桥梁纽带作用。
优化机制融合,夯实组织凝聚力
机制是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影响着高校机关党建和业务相互作用的关系和过程。完善融合机制,将机关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有助于锚定目标、集约资源、精准发力。
注重协同联动。高校机关部门应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将落实部门党建工作与完成学校高质量发展任务、执行部门工作要点、制定院系工作考核指标、服务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相结合。依托“党建+”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基层党组织联学共建等密切与院系基层党组织沟通交流,拓展与校外党组织联系合作,通过部省校协同、校家社联动,助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城校融通,通过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提升协同联动的融合度、契合度,将党建组织优势转化为业务发展优势,将“单兵战”转为“协同战”。
健全融合体系。高校机关部门应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优化职能,明晰权责,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厘清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目标、任务、问题、成果清单,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的融合发展工作体系。发挥职能部门考核导向与激励作用,注重党建与业务融合度及其提升教育资源可及性与利用率、学校重大决策执行率和解决改革发展难题、师生关切问题的成效,重视党建融合业务创新水平、应用绩效和服务院系、学校与地方发展实际贡献,探索“定量+定性”“共性+个性”考核方法,将“软任务”转为“硬指标”。
强化队伍融合,积聚内在驱动力
面对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建立党建强、业务强、合力强的机关工作队伍,激发队伍向心力、战斗力,凝聚人心,集聚智慧,是实现机关党建与业务双促双升的重要保障。
凝聚队伍合力。机关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应注重党建与业务交叉任职,由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带动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推动相关领域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融合发展,以高素质工作队伍形成融合发展雁阵格局。机关职能部门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师生为本理念,带动院系充分尊重师生员工主体地位,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中,从党建、业务双重视角调动机关与基层师生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他们对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参与感、获得感、归属感,从而建立共识、形成合力。
激发队伍动能。机关职能部门应坚持走在前、做表率,发挥机关党支部战斗堡垒和机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作风建设保障学校、引领院系事业发展。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职能部门党建工作为抓手,推进从严治校、从严治教。推进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与职能部门廉政风险防控相融合,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厚植机关文化底蕴,推动机关部门围绕中心工作、发展理念,结合党建元素、科室特色、岗位承诺,凝练体现时代性、先进性的文化内涵,引导、激励、塑造部门成员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以过硬机关作风树校风、正教风、育学风,从而服务大局、助力发展。
史晶璐(作者为淮阴师范学院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