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一体化推进省校考核 提升高校综合效能

自2019年起,江苏省委组织开展对省内70余所省属高校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不断提升高校综合效能。近年来,苏州大学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不断对标省委考核发展导向做好学校发展战略变革、优化校内考核方案,持续改革创新,连续五年取得了第一等次的好成绩。

纵横结合,完善省校考核一体化制度

苏州大学坚持落实省委部署,对照省委综合考核要求,不断优化完善学校考核制度建设;以考核为锚点,完善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省考核指挥棒作用,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引导学校战略发展。

纵向上,学校紧跟省考核指标及时调整更新校考核标准,做到上下联动。第一,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学校对标省考核文件精神,全盘设立对各二级单位党的建设成效考核指标,具体涵盖“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7大板块,落实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15个指标,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作为考核重心,着力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具体落到实处。第二,对标省考核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学校设立“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本科教学工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等12个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一级指标及46个具体细分指标,确保省考核的各个层面处处有抓手,以此敦促全校落实省考核高质量发展任务,围绕学校“十四五”改革发展规划推动高水平建设全面发展,形成“二级单位(考核)发展—学校(考核)发展—省(考核)发展”的向上联动促进作用。

横向上,学校将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的学院(部)分类考核,归一化分析,放到一个大“跑马场”共同竞争发展。各教学科研单位相关考核指标综合全面,涉及教学、科研、学工、组织、人事、财务、国际合作等,除客观指标数据分外,由各个对口职能部门打分;党政管理部门与直属单位评分中,各部门更加注重以基层师生代表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意度测评体系得分。机关与院部之间互相督促、交叉互评,构成一张大的“考核卷”,促进各单位之间比学赶超,形成良性竞争,在各自赛道上向优发展。

提质增效,教育科技人才全面发力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重要阵地,承担重要角色。尤其“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更加牢牢把握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综合考核为抓手,从体制机制改革源头入手,加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全面提升。

苏州大学在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把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放在首位,将“学生培养”“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教学平台与教学成果”等设为核心指标,把最根本的教育职能作为考核重中之重的内容,旨在为国家教育发展长远战略提供优质“储备军”。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了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智能装备与系统)实验班,配备“学业+企业”双导师对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和创新创业指导,加强工科拔尖创新生源的教育培养。

在考核体系的引导与助推下,学校在科技发展层面不断提质增效。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致力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领域科研发展,通过组织申报承担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及揭榜科技攻关项目,努力促进成果转化,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充分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院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的科研工作指标分数中连续多年拔得头筹,在考核重要指标“科研平台与科研获奖”“科研项目”“产教融合”等方面充分发挥优势,领跑全校发展。

在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一直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引进模式,建立人才汇聚的良好机制,构建“大师+团队+大平台”的培育模式。在校考核制度中,重点突出“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及培育”和“人才服务保障工作”考核,全局观落实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及联系服务机制,以此贯彻到所有单位考核范围,形成围绕人才引用育留的考核体系闭环。由“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柴之芳院士领衔的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人才团队,始终坚持“科学报国”的高尚追求,秉承“两弹一星”精神,积极培养科技人才队伍,2024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立德树人,激发高校发展动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教师人才、学生人才全方位培养,首抓师德师风建设及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在校考核党的建设成效考核中,学校重点考核单位开展教师“铸魂润心”工程、本科生“铸魂逐梦”工程、研究生“铸魂卓越”工程这三大品牌工程的实施推进情况,不断提高学校师生全员政治素养和心理素质。

学校对考核年度中主动开展师德教育宣传、严格师德评价考核、扎实落实“八个一”师德建设行动、获高尚师德奖的单位予以加分;对存在师德失范行为的单位严格扣分。长期有效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强化师德养成,引导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教职工队伍。

校考核中持续关注“立德树人之本科生成长陪伴计划”落实情况,从陪伴体系建设、陪伴团队覆盖率、陪伴计划育人成效等方面着手,以考核促进有温度的教育,让学生在温暖的环境下成长成才。对研究生设置德政导师,通过明确的育人主体精准参与研究生培养过程,将考核指标与日常谈心谈话、主题班会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活动相挂钩。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贯穿全年的、长期的指导、关心与陪伴,持续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涵育优良学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通过考核发挥德育美育协同育人效果,整体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向上、具有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学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师生充盈精神力量,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学校的管理与运行当中,引导师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开拓创新,激发高校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系统建设,构建考核“天眼信息网”

综合考核系统谋划、全面分析。一方面,加强考核全校统筹谋划及系统性结果运用。学校成立年度综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构成及工作职责,设立牵头单位及成员单位,通过顶层设计将综合考核纳入学校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并进行全盘考量。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中根据省考核结果、校考核(较好等次)结果对单位发放一次性奖励。为鼓励进步发展,按照5%的比例对进位幅度较大单位颁发“争先进位奖”。对校考核获评档次很低或连续两年档次较低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应进行书面检查,提出整改措施,学校将进行提醒谈话、责令整改,如经组织认定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将进行组织调整。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处级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与评优比例相挂钩,加强考核结果在关键事项中的渗透程度。通过考核体系“奖勤罚懒”,切实提高全校工作效能,优化管理及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信息化建设,关键信息自动抓取,将校考核打分、复核、申辩、更新做到线上一体化操作,钩织成考核信息网。从系统制度底层上遏制多头考核,以技术支撑避免反复考核,从流程上精简考核,从内容上化繁为简,实质为基层减负。将考核指标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不额外增加基层负担。校考核推进“数据共建共享情况”相关考核,达到“以考核促考核”的目的。学校还利用大数据统计,将历年考核数据建模,全方位分析,查漏补缺,形成闭环链条,为下一年度奋斗“厉兵秣马”。

实践表明,省、校综合考核的一体化推进,持续引领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升办学成效,作为风向标指导着学校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不断发展迈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江苏省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崔子璐(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人力资源处)

责编:胡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