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小菌菇带来大产业 浙江让 “菌中黄金” 变成“致富花”

中新网湖州1月10日电(胡丰盛)1月10日,经过20多天精心栽培,浙江德清莫干山菌业共富项目的5G智慧菌菇房内,一个个“黄金疙瘩”如花朵绽放,煞是喜人。

人一凑近,淡淡的菌香便扑面而来,这就是成熟的金耳菌。

菌菇房内,一个个“黄金疙瘩”如花朵绽放,煞是喜人。胡丰盛 摄

“临近年关,金耳菌在高端市场上特别畅销,当天就销售一空。”项目负责人吴志广笑着告诉我们,当地种植的菌棒是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经过精心管护,这批金耳菌长势非常好,每棒可收金耳菌7两左右,且品质优良。

金耳,别名黄金银耳,又被称为“菌中黄金”,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野生金耳菌主要分布在云南等高海拔地区,对温度、湿度、光线、通风等要求较为苛刻。

为了保证出菇的时间和品质,吴志广说,种植基地除了5G智慧菌菇房外,还建设了大数据中心,通过手机的操作系统,就可以实现金耳菌生长环境的智能化、自动化、远程化管控。“通过5G智能菇房和操作系统,我们制定金耳菌的‘个性化成长’道路,一方面减少人力,一方面也能吸引年轻人加入。”吴志广表示,现如今,基地已经实现金耳菌的数字化科学养殖。

据介绍,人工栽培的生长周期在25天左右,每个5G智慧菌菇房每年可采收10茬、产量达到12500公斤的效益。

莫干山镇相关负责人说,金耳菌具有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待技术成熟后就可大规模推广种植,这也是该共富项目成立的初衷。目前,基地已经与莫干山镇多个乡村达成合作意向,接下来5G智慧菇房会分散到多个乡村,技术人员将协助各村的强村公司以及农户进行金耳菌的种植经营,预计可以带动上千名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发生在金耳菌身上的故事,是浙江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

此前的1月6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新闻发布会上就透露,截至目前,浙江已建成绿茶、杨梅、地方猪、土著鱼类等建成单条超10亿元“土特产”全产业链达到126条、总产值3216亿元,全产业链吸纳从业人员470万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吴新民说,该省将探索“土特产+商贸”“土特产+文化”等新模式新业态,2025年累计培育产值超十亿元、超百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要分别达到135条和12条。

“我们会和浙江省农科院加强合作,围绕金耳菌有效成分提取、产量稳定提升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并获取发明专利。”吴志广也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将与餐饮、化妆品等企业合作,对金耳菌进行精深加工,将其应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领域。(完)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