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一周热点 > 正文
第三届江苏财经年会| 从“十大财经事件”看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年

新华日报财经讯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江苏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持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回望这一年,江苏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落细落实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经济增长的基础持续夯实、结构持续优化、质效持续提升,更好地肩负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大责任,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政策精准发力,夯实经济基础

9月10日,江苏发布了《关于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即“巩固经济回升向好33条政策”。这些政策精准发力,涵盖了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动能、保障改善民生、提升服务效能等多个方面,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的出台不仅为江苏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还进一步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政策的引领下,江苏经济增长持续保持稳健态势,结构不断优化,质效持续提升。这些政策不仅为江苏当前的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未来的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

11月28日,江苏还出台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促进条例》,这是江苏首次针对单一机构进行专门立法。该条例的出台,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提升江苏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新质驱动,助力产业迈向更高端

6月21日,江苏启动了总规模500亿元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旨在汇聚创新要素,助力产业迈向更高端。这一举措不仅壮大了“耐心资本”,更为江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母基金的推动下,江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首批14只产业专项资金已组建完成,第二批22只产业专项基金也正式启动。同时,多个直投项目成功落地,如埃斯顿酷卓、苏州弘远电气等,英诺赛科更是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首个直投上市项目。

江苏产业集群优势不断凸显。2024年初,常州宣布2023年GDP达到10116.4亿元,成为江苏第五个万亿之城。至此,宁苏锡常通五市形成了“万亿之城连绵带”,展现出江苏经济的强大实力和强劲动力。年末,江阴继昆山之后成为第二个GDP破5000亿县级市。江苏通过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正逐步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发展新格局。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30年间,苏州工业园区高举改革和开放的大旗,成功将一片荒芜茭白地建成“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三十而立,苏州工业园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大礼包”的加持下,园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合作,推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同时,园区还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这是江苏县域经济、园区经济、跨行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的生动写照。在扩大内需、稳定外需、锻长补短、集群强链等方面,江苏各地看准了就干,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担当。

9月13日,南京北站枢纽工程正式开工。这一工程的建成将补齐南京“米”字形高铁网的“关键拼图”,构建起全向发车、“三站”联动格局,促进形成以南京为中心的1.5小时高铁交通圈。南京北站的建设对江苏全省协调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预计到2027年底,全省将新增5条高铁,铁路将闭环成网。“轨道上的江苏”正加速而来,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低碳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苏是用能大省。截至10月底,江苏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8252万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成为全省发电装机的第一大电源。这一转变标志着江苏的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

加快绿色发展,江苏蹄疾步稳。2月28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创新试点。这一举措旨在通过追踪环境印记,推动全省绿色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试点工作中,江苏率先在电池、光伏、钢铁等行业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并确定了5个地区的7个重点产业链为试点项目。预计到2030年,全省产品碳足迹管理标准体系将基本完善,完成10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核算。江苏正逐“绿”而行,绘就一幅美丽的新画卷。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江苏正加快构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通过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利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0月23日,江苏省数据集团在南京揭牌。作为江苏数据产业重要一环,省数据集团重点布局三大板块,打造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平台。这将有助于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助力江苏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9月14日,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签署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12月26日,该中心在南京正式揭牌,近60所国内优势高校签署协议参与建设。

这一中心的成立,是江苏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速集聚转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等方式,江苏将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质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江苏省委十四届八中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江苏要在新征程上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带动和支柱作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干字当头奋发有为,传递了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取得新成效的强烈信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展望2025,江苏将在准确识变中保持“稳”的定力,在厚植优势中增强“进”的信心,在深化改革中积累“好”的因素,在狠抓落实中强化“干”的劲头,把高质量发展的步子走得更稳更实更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李达

责编:陈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