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财经讯 1月15日,以“稳中有为,大道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江苏财经年会在南京举行。本届年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高校院所等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经济热点深度交流,共同打造多元化、高层次“财经朋友圈”平台,为新一年江苏经济发展谋篇布局、精准导航。
在这一江苏财经领域最专业的会议现场,“江苏全面启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创新试点”成为江苏十大财经事件之一。
事实上,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以碳市场、碳关税、碳标识等为代表的绿色经贸规则体系正加速形成,产品碳足迹逐步成为全球经贸往来的通行证。对于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市场需求也愈发集中和迫切。在第三届江苏省财经年会现场,三位来自政府、学界和企业的产业“碳”索的创新实践。

面向光伏等五行业启动碳足迹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是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2022年11月,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联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创新打造国内首个区域市场化碳普惠服务体系。
在2024年,苏州碳普惠中心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将碳服务窗口拓展覆盖整个苏州,目前已经注册企业近400家,累计碳减排量交易超过10万吨,服务企业获得碳中和证书26项。同时,该中心也与多家碳交易所、认证机构、中外企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与安徽滁州、浙江嘉兴、江苏南通、泰州跨省跨区合作。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双碳战略的意义。江苏属于用能碳排大省、绿色资源小省,面对碳排双控和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挑战,我们需要联合国际机构、低碳服务供应商,建立生态圈,解决大多数企业双碳人才资金缺乏、外购服务成本高等问题,推动企业更广泛参与碳减排。”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发展部主任、苏州碳普惠中心主任陶叶炜现场表示,在2025年,平台将会持续发力“碳普惠”建设,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认证。
“通过试点探索电池、钢铁、光伏、风电、纺织5个行业产品碳足迹服务和电工装备绿色供应链发展路径,支撑多行业开展产品碳足迹与相关数据库构建工作,辅助企业开发和推广低碳或碳中和产品。”陶叶炜说,中心推动打造多样化数据产品以及低碳解决方案,降低企业参与门槛与成本,从而推动更大范围主体参与减碳降碳,并专注推动碳普惠机制和项目的跨区域共享和互认。“借助电力大数据、完备的营销服务网络、整合商业生态方面的优势,在推动碳普惠服务方面体现出电网的‘桥梁作用’。”他说。
以生物质能支撑算好一笔减碳账
碳足迹核算是评估一个产品、服务、组织、活动或个人直接和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过程。产品生命周期是从原材料获取开始,全面评估产品从“摇篮”到“坟墓”过程中对环节、社会和经济影响的方法。碳足迹核算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进行,为其核算数据提供了范围边界。
这样一来,清洁能源的使用来源对于产品碳足迹核算意义重大,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来自有机废弃物的清洁能源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选项。
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各类废弃物排放超过110亿吨,但综合利用率不到50%。将生物技术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各类废弃物循环利用已成为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是大宗绿色能源/化工原料,采用生物技术将废弃物高效转化制备生物甲烷兼具节能、减排和资源化的三重战略意义。”南京工业大学生物能源研究所所长周俊教授表示,去年团队突破了高浓度发酵技术,实现了沼气的高效制备和沼液的零排放,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装备。在产业应用上,其新推广了沼气工程近10个,牵头制定了江苏省地方标准1个,团体标准3个。其合作公司徐州环能公司已服务超过2万户农户,以绿色生态技术支撑2万亩以上的土地种植。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废弃物采用生物技术制备生物天然气可产生2000亿立方生物甲烷(相当于我国天然气开采量的2倍),可减排10亿二氧化碳,同时资源化替代30%的化肥。“我们采用工业化的思维,将生物天然气产业与农业、化工等产业耦合,重点瞄准生物基材料、化学品、高品质燃料等高值化的转化路径,依靠科技创新增加产业附加值,实现生物质能产业的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乡村振兴。”周俊表示,目前团队正在与中国石化、山东三聚生物能源公司等合作开发生物天然气制备绿色甲醇技术,今年将建立万吨级生产线。“我们将以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自主创新设备助力更多企业向新求质,实现高质量发展。”他说。
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试算
面对国际贸易竞争,产品碳足迹接下来该怎么干?
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能源资源研究所所长涂远东表示,目前国际国内都在积极推行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工作,碳足迹管理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建立起自主可控的碳足迹标准、认证体系和行业数据库,并加强与国际对接,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涂远东说。

目前,江苏省委省政府先后组织推动出台车用锂离子电池、光伏、钢铁碳足迹量化团体标准,研究制定碳足迹核算认证技术规范与报告指南等标准及指南。在省政府支持下,常州、盐城分别围绕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获得国家级碳足迹标识认证创新试点。
在省市场监管局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支持下,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正扎实推进,形成“一个碳足迹服务门户,一个行业数据库,及核算、认证、采信三大应用模块”的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架构。目前,平台已经可以开展试算。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开展碳足迹核算。省发展改革委计划本月印发《加快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标识认证的通知》,推动开展有关工作。二是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评价应用。积极推动将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结果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采信依据,金融机构将提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清单,酌情给予绿色评价高的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支持。”涂远东预见,江苏基于优势产业打造的碳足迹核算平台将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神兵利器,助力苏企扬帆出海,行稳致远。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玥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