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要论 > 正文
【地评线】盛会关注·字说两会⑤|强化“担”的作为

据省政府工作报告,江苏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这一增速高于全国,实现了江苏去年定下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的预期目标,很好地展现了江苏担当,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了带动和支柱作用。

在媒体报道中,江苏常被誉为全国发展“优等生”。确实,江苏经济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去年又拿下GDP增量第一、新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增量第一等众多“全国第一”,可谓成绩优异。成绩领先、考出好成绩,要点在于找到破解难题的“题眼”。一个“担”字,恰是江苏勇挑大梁,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密码”和“题眼”,是江苏继续保持和放大先发优势的要诀所在。

“担”字读四声时,是名词,表示“重担”。今天,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等显著优势,且正面临着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重大机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开放创新机遇等,但也不可否认,落实好优势区域要走在前,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各地区都要多作贡献的重大要求,是一张沉甸甸的考卷、一个必须担负起的发展重担,也是一份不容推脱的政治责任!

“担”字读一声时,是动词,意为“担当起”“承担起”。尽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内外挑战,但江苏干部有“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有敢于担当、敢于奋斗这一鲜明的奋斗特质和精神品质。“担”是江苏克服内外困难、完成预期发展目标的关键。回首过去一年,江苏之所以能够为全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优质增量,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离不开江苏上下敢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的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江苏经济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在全国大局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举足轻重,不可替代”是对江苏既往发展的肯定,但更饱含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期待。“巨大的决心产生更高的智慧”,展望未来,江苏如何克服基数大带来的发展压力和难度,如何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坚实等自身优势,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多作贡献?答案无疑就藏在一个“担”字里。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为“增长5%以上”。这一目标贯彻了中央对经济大省的明确要求,是“江苏担当”的具象化体现。在见诸报道的代表委员提案建议中,不乏“勇气与担当”“作贡献”“坚定再坚定”等词汇,这些词汇,无一不折射着代表委员的担当尽责。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全省“顶层设计”,代表委员“风”展现江苏“干部作风”。一上一下,展现江苏对“担”字的看重与青睐。

“担”是名词,更应是动词。我们相信,只要全省上下勇于担当、敢“担”重“担”,江苏一定能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真正“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

(韩宗峰)

责编:胡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