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高校,应当拥有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务实清廉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由此,高校内部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年轻干部的培养目标在思想、内容与价值取向上具有耦合性与一致性。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高校年轻干部的培训过程,能够进一步坚定年轻干部的政治方向,有助于拓宽高校年轻干部培训的深度与广度。
新时代背景下,可从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培训环境、培训机制方面入手,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校年轻干部培训教育工作。
保护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精品课程体系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建设精品课程体系,实现高校年轻干部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节。高校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对已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挖掘与溯源工作,如对本地革命遗址、文物资料等进行建档登记、分类与整合,制定较为清晰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规划。针对已经登记在册的红色文化资源,高校可从中提取可用资源,将其与具体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建设精品课程体系。在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时,以战争时期革命先烈的器物图片或文字材料作为教学内容,使年轻干部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党章党规党纪教育;高校可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构建学院课堂、教育基地与现场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让高校年轻干部在重走红色英雄人生路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丰富干部教育内容
高校党组织可以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开展社会实践、基层调研等多样化红色文化体验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年轻干部进入红色文化教育场馆,依托场馆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体验式教学。在选择红色文化教育场馆时,注意根据年轻干部的特点进行选择。高校还可以组织年轻干部开展帮扶革命老区的志愿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访谈等方式了解革命老区的生产状况,激发年轻干部的精神共鸣,强化年轻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知。此外,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的不同特性,可以开发不同的授课方式,如可以运用文艺汇演的形式表演红歌红剧,激发年轻干部的党性,也可以运用人物访谈的方式深入剖析红色英雄的内心世界。
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培训环境,打造立体传播格局
红色文化资源形式多样,精神内涵丰富,但在应用过程中,更要注意线下与线上培训环境的优化。优化线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年轻干部培训环境,就要从高校、家庭及全社会出发,多方面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教育与学习氛围。从高校层面出发,应当在校园内部树立红色文化标识。要优化线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年轻干部培训环境,要加强数字技术在高校年轻干部培训中运用。高校可以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挖掘。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微信、抖音、校内智慧平台等网络平台,形成红色文化精神宣传矩阵。
健全干部培训机制体制,保障红色文化资源应用成效
高校应当与政府联合,主动加大资金投入,不断优化经费拨付机制,建立健全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的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例如,重点设置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修缮与扩建资金,并保证有专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在高校年轻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机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抓好教学方案的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要紧抓校规校纪、廉洁自律等各项规定。此外,建立健全针对高校年轻干部教育培训成果的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大培养”思路,从年轻干部的个人素质、思想高度、实践能力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长期深入的考核;与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红色资源相关单位设立现场教学点,针对其建立综合考评模式,完善其规范管理制度。
余 寅(作者单位:无锡学院;本文系202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研究”〈编号:2024SJSZ037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