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新春走基层|铁路南京南站值班站长的最后一次春运

随着春节的脚步逐渐临近,全国铁路系统再次迎来了年度最繁忙的春运。然而,对于南京南站客服中心的值班站长张发林来说,今年的春运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他作为铁路客服中心值班站长最后一次参与这项年度大考。从南站开站到如今,他也一路见证了南站及铁路的成长。

旅客有困难,他毫不犹豫掏出工资

南京南站自2017年7月1日通车,作为当时的“亚洲第一大站”,南站“开站即巅峰”。巨大的站房、平均每5分钟就停靠一趟的沪宁高铁、飞速增长的客流……对于张发林来说,每年都是“新考验”。

面对“考验”,张发林从未退缩,所有线路的“排班布局”他都“烂熟于心”,南站里面每一个角落,他都非常熟悉。“工作干好,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耐心再耐心。干铁路服务得不厌其烦,即便旅客每天相似的问题问一百遍,也要一遍遍重复并解决。现场工作酸甜苦辣皆有,但必须情绪稳定地逐一处理。”

每到春运,都是铁路人最忙碌的时候,各种突发情况层出不穷。旅客漏乘、掉手机等状况时有发生,张发林和同事们总是全力以赴应对。去年春运期间,一场大雪导致列车晚点十几甚至二十个小时,“我们工作人员都是坚守岗位,24小时不休息。困难不是我一个人的困难,大家都有困难,我遇到困难也是我们同事的困难,每个人都在一起扛。”

记者在现场看到,张发林站在问讯台前,常被旅客围得水泄不通,但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回答,有时还会“搭把手”。在张发林的记忆中,春运总是充满了挑战和感动。他曾在大雪中帮助旅客推车,也曾在深夜为迷路的孩子找到家人。还曾有旅客因手机丢失身无分文,向他求助借钱给孩子吃饭,张站长毫不犹豫地从工资里转出200元:“只要旅客有实际困难,我们是百分百。”

他说,铁路对他“很重要”!

从早期普客时代过渡到高铁时代,客流从最初的3万多,逐年增长到现在的15万。张发林见证了中国铁路从绿皮车到高速动车组的巨大变迁。他的职业生涯几乎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铁路发展同步,每一次技术革新和服务升级都留下了他辛勤付出的身影。

春运期间,高铁站内人流如织,南京南站更是铁路中的特等站每天客发都在近二十万人,张发林和他的同事们忙碌着引导旅客、解答咨询、处理突发情况。张发林说:“虽然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春运,但我会像第一次那样,全力以赴。”

退休之际,他想对并肩作战的同事们说:“努力工作,打造自己的幸福小家庭。”2023年入职南京南站的胡竞寒,张发林站长亲切地喊他 “小同志”。胡竞寒面对业务难题,常向张站长请教。如今即将分别,“常回家看看”是胡竞寒想对张发林说的话 。

站在高铁站的站台上,目送着一列列满载着归家心切旅客的列车驶离。他的眼中既有不舍,也有自豪。不舍的是,他将告别这个陪伴了他大半生的岗位;自豪的是,他为铁路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辉煌成就。张发林站长出身铁路世家,父亲也曾是铁路工人。在铁路工作的44年,当被问及铁路对他意味着什么时,他坚定地回答:“很重要!”

通讯员 赵奕姿 彭俊 施芊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校对 陶善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