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在人流密集、交通旅游、居民聚集等地,设置200个辅具租赁服务点,为残疾人和临时需求人员提供手动轮椅、功能性洗澡椅、手动护理床等辅具租赁服务——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江苏省残联工作会议上获悉,2025年,江苏将“规范提升200家残疾人辅具租赁服务点”;全省今年还将为7000名高中及以上残疾学生发放教育生活补助,为700名残疾大学生发放学费补助。这两件实事也被纳入2025年江苏省政府民生实事,在弱有所扶方面为残疾人和困难人群提供均衡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
江苏省残联“规范提升200家残疾人辅具租赁服务点”方案提出,辅具租赁服务点将面向全体人群提供辅具租赁服务,服务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各地可通过自建或购买服务方式开展辅具租赁服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规范辅具租赁服务内容,就近就便让广大群众获得辅具服务。项目可以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等机构开展服务。

该项目提供可租赁的基本辅助器具包括但不限于手动轮椅、助行器、腋拐、四脚拐、手杖、功能性坐厕椅、功能性洗澡椅、手动护理床等,以及康复宣传材料。有条件的地区可增加升级型辅助器具,包括但不限于电动轮椅、移位机、爬楼机、康复护理设备等,升级型辅助器具租赁建议提供专业评估适配指导服务。项目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租赁服务信息数据化,实现租赁、归还、押金收取、租金结算等环节信息化管理。
记者在南京市建邺区探访得知,目前已有率先试点的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落地社区。在莫愁湖街道“残疾人之家”门口,24小时可租赁的自助共享轮椅吸引不少关注的目光。辖区居民沈华说,她年前不小心摔跤,偶尔外出需要用一小段时间轮椅,买一辆新轮椅不划算,以后不用也没地方存放。幸亏家门口有租赁,要出门时扫码就能租一辆轮椅,十分方便。

除了莫愁湖街道,位于南京市江东中路上的全省第一家辅助器具租赁资源中心也在去年挂牌运营,用眼球控制的平板电脑、同声传译文字的AR智能眼镜、吹气就能驱动的智能轮椅……250多种切中残疾人生活“痛点”的科技产品供体验、租赁、选购。科技正打开更多新的助残应用场景,帮助残疾人“听见”“看见”,让他们“走”得更远。
记者看到,该中心仅轮椅就有十几种,其中一款吹气智能轮椅适用于手部不能活动的残疾人。一款同声传译字幕眼镜受到听障人群的欢迎——眼镜可充当随身投影,实时把对话转化为文字并显示。展厅内,工程师穿戴上“外骨骼机器人”装备,犹如穿上“机械甲”,这一装备可让下肢残障人士实现直立行走。
几千元的智能眼镜、几万元的眼控仪,高科技辅具器具价格不菲。该中心为此推出“互联网+辅具租赁”服务,扫码登录小程序,可线上预约、线下租赁部分辅具器具。目前,南京市已有35家社区租赁点面向残疾人免费提供辅具,20家租赁点面向市民服务。

“目前租赁还处于试点阶段,普惠性的服务还未全面展开。”该中心辅具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可租赁的产品还只有电动轮椅、护理床、儿童辅具站立架等,后期将探索租赁爬楼机、康复训练机器人等设备,价格较高的辅具租赁普及尚有一定难度。
全省有479.3万名残疾人,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应该想方设法让他们共享科技红利、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这也是大力推动科技辅具器具租赁服务落地基层的题中之义。
此外,省残联“为7000名高中及以上残疾学生发放教育生活补助,为700名残疾大学生发放学费补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全面落实全省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及江苏地方高校残疾学生免费教育政策基础上,严格执行省级政策文件,进一步改善残疾学生就学条件和在校生活状况,促进全省更多残疾学生接受中高等教育。
2025年,全省将为7000名高中及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发放教育生活补助,高中阶段每生每学年不低于1500元,高等教育阶段每生每学年不低于2000元。为700名在省外高校及省内部属高校就读的江苏籍残疾大学生发放学费补助,对其实际缴纳的学费实报实销,本专科每人每学年省定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学年省定最高不超过12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唐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