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义乌老板娘有多“卷”?她用36种语言把伞卖到全世界

中新网1月27日电 (记者 许珊珊)春节脚步临近,电商平台纷纷启动年货节,开启春节“不打烊”模式。义乌老板娘张吉英也投身到春节前夕的繁忙工作中,打响了全力备战春节供应的“电商战”。

当我们谈论义乌,总能联想到一个被全球电商圈套住的庞大商贸平台——“世界超市”。在这所城市中,五光十色的商品琳琅满目,创造了无数的商机和传奇,张吉英与伞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张吉英,来自绍兴上虞,现任浙江省义乌市星宝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多年前,她带着父亲“种田不离田头,看店不离柜台”的朴素教诲,接手两代人打拼下来的雨伞生意,凭借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靠着自己一双勤劳的手,站在市场的摊位前,踏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每一天,她都会耐心地与客户沟通、了解需求,查看进货的伞种类,反复琢磨如何提升产品的质量,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时,没有网络的助力,信息传播也非常依赖口碑,她始终坚持不断创新——无论是开发新的伞型,还是尝试创新雨伞配件,张吉英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产品“与时俱进”。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她没有抱怨市场的冷清,也没有因竞争对手的崛起而心生气馁。反而,她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对产品的理解。

然而,张吉英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商业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张吉英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抓住“社交媒体”的商机,她开始学习短视频的拍摄与剪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不断创新,为自己的品牌代言,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走上了电商之路。

随着短视频赋能传统经济,张吉英巧妙利用平台优势,发布产品展示和使用技巧的视频,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在她的直播间,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纷纷留言、购买,产品的销量日益增长。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各个领域,义乌电商也不例外。已经是两个孩子外婆的张吉英“卷”进智能商务运营的全新时代,借助AI熟练切换英、法、德、阿、日等36种语言介绍自家产品、不断创新将雨伞手柄做成手电筒......在义乌卖了20多年伞,张吉英如今已经把伞卖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像她所说,“是时代推着自己前行,要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张吉英的故事,正是义乌这座小城成就无数梦想的缩影。她的创业经历中,少了外界浮华的光环,更多的是在微小的细节里打磨出的智慧与勇气。正如她所说,“每天学习一点,进步一点”,这种渐进式的创新,最终成就了她今天的辉煌。这条路,艰辛而漫长,但她乐此不疲,从未停歇。

时代推动,义乌借势出发。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商贸中心,义乌正通过科技创新与互联网平台的推广,打破国界和文化的藩篱,将更多的中国品牌推向国际舞台,走向全球市场。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